新闻聚焦
发布时间:2025-05-09
资料来源:
陕西日报
点击次数:234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实现高质量乡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器”。当前,数字技术正为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推动传统农业及农村社会的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数字发展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群体,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了系统而深入的战略部署。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连续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建设数字乡村提出了明确指示和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着乡村的发展道路。
数字乡村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将加速推动农村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深化城乡融合,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尤其是农村电商得到快速发展,这不仅成功打通了城乡消费循环,还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充分显示了乡村数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进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已脱贫地区,“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正不断增强脱贫地区的造血功能,网络扶智也在持续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乡村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基础性作用和可持续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数字技术有助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通过互联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其次,数字技术有助于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例如,通过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非遗博物馆”,以及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展览和“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等,加强了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后,数字技术可以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依托乡村文化产业资源库,借助AR、VR、5G等技术,乡村文化资源得以场景再现,打造出具有乡村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有效促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以来,数字技术从生产、生态、生活等方面促进了乡村绿色发展。在农业绿色生产方面,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乡村生态保护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推进农田生态数字化监测和拓展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生产实现从粗放型到精细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在生态保护方面,数字技术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和智慧监管,乡村生态保护更加精准高效。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数字化监管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建立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农民使用APP、小程序等方式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既提升了治理效能,又增强了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农村绿色发展。以数字技术驱动的绿色变革正重塑乡村面貌。从推行绿色的发展方式,到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数字乡村建设正推动再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方面,它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红利,进一步弥合了城乡数字鸿沟,极大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通过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促进了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发布日期:2025.05.09 浏览次数: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实现高质量乡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器”。当前,数字技术正为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推动传统农业及农村社会的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数字发展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群体,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了系统而深入的战略部署。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连续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建设数字乡村提出了明确指示和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着乡村的发展道路。
数字乡村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将加速推动农村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深化城乡融合,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尤其是农村电商得到快速发展,这不仅成功打通了城乡消费循环,还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充分显示了乡村数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进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已脱贫地区,“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正不断增强脱贫地区的造血功能,网络扶智也在持续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乡村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基础性作用和可持续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数字技术有助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通过互联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其次,数字技术有助于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例如,通过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非遗博物馆”,以及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展览和“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等,加强了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后,数字技术可以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依托乡村文化产业资源库,借助AR、VR、5G等技术,乡村文化资源得以场景再现,打造出具有乡村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有效促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以来,数字技术从生产、生态、生活等方面促进了乡村绿色发展。在农业绿色生产方面,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乡村生态保护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推进农田生态数字化监测和拓展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生产实现从粗放型到精细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在生态保护方面,数字技术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和智慧监管,乡村生态保护更加精准高效。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数字化监管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建立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农民使用APP、小程序等方式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既提升了治理效能,又增强了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农村绿色发展。以数字技术驱动的绿色变革正重塑乡村面貌。从推行绿色的发展方式,到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数字乡村建设正推动再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方面,它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红利,进一步弥合了城乡数字鸿沟,极大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通过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促进了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