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 > 正文

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19                       资料来源: 南方日报                       点击次数: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问题意识突出、时代特征明显、历史影响深远,将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与宪法贯通衔接,创下多个“第一次”

民营经济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两次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巩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发展成果,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创下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上述多个“第一次”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和出台,把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与宪法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贯通衔接,将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法治意义,必将推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备、保障体系更加有力有效。

吃下“定心丸”,打下“强心剂”

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政策供给、问题解决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并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指导思想上,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从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法律规定,在法治轨道上为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在基本原则上,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发展打下“强心剂”,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法律原则贯穿于投融资促进、科技创新鼓励、规范经营措施、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等具体条文中,并通过法律责任章节确保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度框架上,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组织加大政策供给、推动问题解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宣传引导等方面提供了法律制度指导。

回应现实需求,营造良好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对城镇就业、税收的贡献分别保持在八成、五成以上,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重保持在92%以上。但受外部环境、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内外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民营经济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获取投融资支持和服务保障以及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恰逢其时,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原则和制度框架,回应了现实需求,致力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为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聚焦公平竞争、投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通过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和司法执法监督机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优化环境、提振信心、促进繁荣。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注重规范经营,通过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构建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体制、加强财务管理、构建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引导措施,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保障经济秩序安全,引导民营经济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此外,民营经济促进法还通过构建民营经济组织海外利益保障机制与涉外纠纷解决机制,保障涉外贸易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维护经济主权和国家安全。

对于一些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中广受关注的重点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指导方案。例如,在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方面,将平等对待原则贯穿于整部法律中,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减少市场准入壁垒。又如,针对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问题,通过规范行政执法,防止和纠正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和趋利性执法。再如,针对产权保护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规范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最大限度减少侦办案件对正常办公和合法生产经营的影响。此外,针对治理民营企业账款支付拖欠和“背靠背”条款、知识产权保护和原始创新保护、民营企业员工的权益保障等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都作了制度方面的回应。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要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实施为契机,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依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发挥民营经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正文

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5.19        浏览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问题意识突出、时代特征明显、历史影响深远,将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与宪法贯通衔接,创下多个“第一次”

民营经济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两次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巩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发展成果,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创下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上述多个“第一次”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和出台,把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与宪法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贯通衔接,将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法治意义,必将推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备、保障体系更加有力有效。

吃下“定心丸”,打下“强心剂”

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政策供给、问题解决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并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指导思想上,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从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法律规定,在法治轨道上为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在基本原则上,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发展打下“强心剂”,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法律原则贯穿于投融资促进、科技创新鼓励、规范经营措施、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等具体条文中,并通过法律责任章节确保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度框架上,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组织加大政策供给、推动问题解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宣传引导等方面提供了法律制度指导。

回应现实需求,营造良好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对城镇就业、税收的贡献分别保持在八成、五成以上,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重保持在92%以上。但受外部环境、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内外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民营经济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获取投融资支持和服务保障以及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恰逢其时,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原则和制度框架,回应了现实需求,致力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为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聚焦公平竞争、投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通过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和司法执法监督机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优化环境、提振信心、促进繁荣。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注重规范经营,通过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构建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体制、加强财务管理、构建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引导措施,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保障经济秩序安全,引导民营经济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此外,民营经济促进法还通过构建民营经济组织海外利益保障机制与涉外纠纷解决机制,保障涉外贸易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维护经济主权和国家安全。

对于一些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中广受关注的重点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指导方案。例如,在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方面,将平等对待原则贯穿于整部法律中,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减少市场准入壁垒。又如,针对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问题,通过规范行政执法,防止和纠正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和趋利性执法。再如,针对产权保护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规范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最大限度减少侦办案件对正常办公和合法生产经营的影响。此外,针对治理民营企业账款支付拖欠和“背靠背”条款、知识产权保护和原始创新保护、民营企业员工的权益保障等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都作了制度方面的回应。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要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实施为契机,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依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发挥民营经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