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发布时间:2025-05-07
资料来源:
新华日报
点击次数:6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新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全局视野、双向覆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等方式推进,形成了一定特色并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部分新社会组织党建政治功能不强、部门主体责任不够明晰、党建措施不到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度不高、党建方式形式化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亟待通过党建引领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新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要推动组织建设系统化。长期以来,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管理机制不畅,隶属关系复杂。当前,必须加快构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乡镇(街道、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以科学系统的思维持续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政治领导,按照分工抓好所负责的党建工作,并建立相关考核和督察制度,确保工作落实。组织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主导牵头的作用,督促指导主管单位和属地党组织抓好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
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要推动运行机制网络化。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学会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优势,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网络技术运用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互相融合、互为补充,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自我革新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逐步实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新常态下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迈进。同时根据各个新社会组织业务工作的特点,打造联络平台网络,促进新社会组织之间的网络交流、相互促进。
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要系统培训常态化。提升新社会组织党建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强党务工作者的系统性教育和培训。通过系统性培训,培育一批党建带头人,打造一批新社会组织党建示范阵地。应由组织部牵头,制定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培训计划。针对党建联络员,通过培训提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识和工作重要性,通过提升意识、增进见识而提升指导能力。针对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新社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加强新社会组织政策法规的学习,提升参与新社会组织决策、管理、队伍建设、运作项目等方面的能力。针对一般党员,要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同时结合新社会组织的具体业务,提升业务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以党建引领新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党建是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目的是实现党的领导与新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统一。通过党建,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新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党组织通过参与新社会组织的重大决策,把党的中心工作、大政方针落到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日常工作中去,从而加深新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引导新社会组织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及不良思想的传播。
坚持日常管理和专业建设,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入融合。新社会组织党建必须要坚持日常管理和专业建设,促进新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一方面,需要从意识层面上增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新社会组织在开展日常的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社会组织的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到党建之中来,能够有意识地将业务服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同步部署、同步发力,尽量避免“重业务轻党建”或者“就党建抓党建”两种倾向。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新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是衡量党建引领和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重要维度。新社会组织在开展日常活动和社会服务中要结合业务特点,通过有效的形式、载体和方法,落实党建各项任务,并注重党建和业务融合的长效性。
坚持做好各项群众工作,以党建凝聚人心。新社会组织在开展党建和业务工作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凸显新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一方面,新社会组织在基层开展服务中,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反馈,成为反映民声、传达民意、畅通舆论的党群“连心桥”;同时,精准评估群众需求,提供精准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另一方面,新社会组织也要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将员工队伍的人心凝聚好。要在生活上、情感上关心服务好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增强其对新社会组织发展的认同,并发挥积极性,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守住新社会组织遵章守法底线。新社会组织通过增强党建,遵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守住遵章守法底线,才能最大程度地重塑和提升新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激发新社会组织的“正能量”。新社会组织自身要加强内部廉政建设,结合业务活动和自身特点,开展廉政讲座、参观教育基地等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营造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
发布日期:2025.05.07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新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全局视野、双向覆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等方式推进,形成了一定特色并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部分新社会组织党建政治功能不强、部门主体责任不够明晰、党建措施不到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度不高、党建方式形式化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亟待通过党建引领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新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要推动组织建设系统化。长期以来,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管理机制不畅,隶属关系复杂。当前,必须加快构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乡镇(街道、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以科学系统的思维持续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政治领导,按照分工抓好所负责的党建工作,并建立相关考核和督察制度,确保工作落实。组织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主导牵头的作用,督促指导主管单位和属地党组织抓好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
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要推动运行机制网络化。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学会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优势,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网络技术运用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互相融合、互为补充,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自我革新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逐步实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新常态下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迈进。同时根据各个新社会组织业务工作的特点,打造联络平台网络,促进新社会组织之间的网络交流、相互促进。
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要系统培训常态化。提升新社会组织党建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强党务工作者的系统性教育和培训。通过系统性培训,培育一批党建带头人,打造一批新社会组织党建示范阵地。应由组织部牵头,制定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培训计划。针对党建联络员,通过培训提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识和工作重要性,通过提升意识、增进见识而提升指导能力。针对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新社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加强新社会组织政策法规的学习,提升参与新社会组织决策、管理、队伍建设、运作项目等方面的能力。针对一般党员,要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同时结合新社会组织的具体业务,提升业务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以党建引领新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党建是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目的是实现党的领导与新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统一。通过党建,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新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党组织通过参与新社会组织的重大决策,把党的中心工作、大政方针落到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日常工作中去,从而加深新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引导新社会组织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及不良思想的传播。
坚持日常管理和专业建设,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入融合。新社会组织党建必须要坚持日常管理和专业建设,促进新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一方面,需要从意识层面上增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新社会组织在开展日常的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社会组织的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到党建之中来,能够有意识地将业务服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同步部署、同步发力,尽量避免“重业务轻党建”或者“就党建抓党建”两种倾向。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新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是衡量党建引领和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重要维度。新社会组织在开展日常活动和社会服务中要结合业务特点,通过有效的形式、载体和方法,落实党建各项任务,并注重党建和业务融合的长效性。
坚持做好各项群众工作,以党建凝聚人心。新社会组织在开展党建和业务工作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凸显新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一方面,新社会组织在基层开展服务中,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反馈,成为反映民声、传达民意、畅通舆论的党群“连心桥”;同时,精准评估群众需求,提供精准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另一方面,新社会组织也要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将员工队伍的人心凝聚好。要在生活上、情感上关心服务好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增强其对新社会组织发展的认同,并发挥积极性,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守住新社会组织遵章守法底线。新社会组织通过增强党建,遵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守住遵章守法底线,才能最大程度地重塑和提升新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激发新社会组织的“正能量”。新社会组织自身要加强内部廉政建设,结合业务活动和自身特点,开展廉政讲座、参观教育基地等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营造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