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发布时间:2025-04-01
资料来源:
天津日报
点击次数:29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魂脉”和“根脉”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对重要概念,具有丰富内涵。两者的结合有助于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构成了以文化繁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一、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魂脉”和“根脉”的历史由来
“魂脉”和“根脉”的结合源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共同梦想。中华文明自“轴心期”实现文明觉醒与成熟,在其后两千多年间不断传承发展,是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因素标识着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此时并没有“魂脉”和“根脉”的意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既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根源,又是指导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意识形态。中华文明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是完整而协调的统一体。只是到了近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文明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开始走向撕裂和疏离。
中华传统文化因面临内在文化腐朽与外在文化侵蚀的双重危机,而无力自救和自我更新,无法适应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迫切历史需要,更遑论支撑中国去实现现代化。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这迫使一切不想灭亡的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人最初只能作为学徒“向西方学习”去探索现代化,但总是不能摆脱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与压迫。每一次探索与尝试的失败,都促使中国人更加清醒,最终得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西方文化不想,更不能救中国。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难题使中国人一时陷入迷茫彷徨之中,精神上也进一步陷入被动。恰在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带来了新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之下。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与此同时,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历史课题也随之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对此,毛泽东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定位、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毛泽东对全党提出要求,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另一方面则强调,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这初步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初步提出了“魂脉”和“根脉”相结合的问题。直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魂脉”和“根脉”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中国式现代化也得以建立在更为坚实的文化根基之上。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坚守“魂脉”和“根脉”的实践旨趣
“魂脉”和“根脉”互相契合、相互成就,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革命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遭受一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质疑。所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同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实现结合之时,面临认同危机。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及其胜利实践,对其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打开了理论创新空间,将其置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实践与文化创造之中,不再仅仅从马克思的理论构想及其有限实践中汲取营养,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赋予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魂脉”和“根脉”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便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
“魂脉”和“根脉”的交汇点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社会革命,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斗争的主心骨。这个主心骨的作用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意识形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中国人民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现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不自信转为自信,进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意识形态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但“魂脉”和“根脉”的融通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够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弥合百年来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断裂,使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复归于一体,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所蕴含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深刻体现着“魂脉”和“根脉”相融通的文明根基。
发布日期:2025.04.01 浏览次数: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魂脉”和“根脉”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对重要概念,具有丰富内涵。两者的结合有助于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构成了以文化繁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一、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魂脉”和“根脉”的历史由来
“魂脉”和“根脉”的结合源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共同梦想。中华文明自“轴心期”实现文明觉醒与成熟,在其后两千多年间不断传承发展,是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因素标识着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此时并没有“魂脉”和“根脉”的意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既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根源,又是指导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意识形态。中华文明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是完整而协调的统一体。只是到了近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文明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开始走向撕裂和疏离。
中华传统文化因面临内在文化腐朽与外在文化侵蚀的双重危机,而无力自救和自我更新,无法适应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迫切历史需要,更遑论支撑中国去实现现代化。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这迫使一切不想灭亡的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人最初只能作为学徒“向西方学习”去探索现代化,但总是不能摆脱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与压迫。每一次探索与尝试的失败,都促使中国人更加清醒,最终得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西方文化不想,更不能救中国。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难题使中国人一时陷入迷茫彷徨之中,精神上也进一步陷入被动。恰在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带来了新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之下。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与此同时,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历史课题也随之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对此,毛泽东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定位、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毛泽东对全党提出要求,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另一方面则强调,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这初步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初步提出了“魂脉”和“根脉”相结合的问题。直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魂脉”和“根脉”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中国式现代化也得以建立在更为坚实的文化根基之上。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坚守“魂脉”和“根脉”的实践旨趣
“魂脉”和“根脉”互相契合、相互成就,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革命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遭受一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质疑。所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同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实现结合之时,面临认同危机。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及其胜利实践,对其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打开了理论创新空间,将其置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实践与文化创造之中,不再仅仅从马克思的理论构想及其有限实践中汲取营养,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赋予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魂脉”和“根脉”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便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
“魂脉”和“根脉”的交汇点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社会革命,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斗争的主心骨。这个主心骨的作用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意识形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中国人民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现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不自信转为自信,进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意识形态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但“魂脉”和“根脉”的融通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够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弥合百年来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断裂,使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复归于一体,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所蕴含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深刻体现着“魂脉”和“根脉”相融通的文明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