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热门专题
more+
发布时间:2024-06-13 资料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次数:38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我们要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成色、事关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高度自觉,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撑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涵,也是推动力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事关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没有就业,没有收入,劳动者就无法保障基本生活,更谈不上家庭幸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就业作为基本民生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创造和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高质量充分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就业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大,让更多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也是内在动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就业是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就业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衡量经济发展合理性的重要基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充分就业摆在经济发展目标的优先位置,有利于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我们紧盯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需的人力资源,迭代优化就业政策,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精准匹配的就业供需对接机制,推动优质人力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所在的重点区域集中、重点企业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高质量充分就业,必然是劳动者工作机会持续扩增的就业,是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就业,是劳动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提高的就业,是劳动者就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的就业。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机会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一方面,在完善相关制度中突出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在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岗位、扩大就业。另一方面,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就业带动力。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企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拓展农业就业空间,释放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造就更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举措。为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必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改进培养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支持技工教育特色发展,积极发挥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融通的优势,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技能实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使技能培训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全过程,持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人才。
在劳动力供求匹配方面,建立高效率的匹配机制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就业公共服务是促进市场供需匹配的重要载体。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持续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充分用好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实时、精准、主动的人岗匹配服务,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发挥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次,从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多领域,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宏观层面,要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本前提,就业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充分就业是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党中央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实施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未来,要坚持实施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基准的宏观调控,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取向调整的依据,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组织实施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区域发展和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预警监测机制,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动态观察和研判就业走势。
在中观层面,要增强就业政策功能协同性。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就业政策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求匹配三大方面系统发力,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遵循市场机制,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推动创造更加灵活更有保障的良性有序的就业市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在劳动力供给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是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在劳动力需求政策方面,最关键的是促进更多高质量工作机会创造与劳动要素多元化创新配置;在劳动力市场匹配政策方面,要完善从公共就业服务到基于数字技术的主动精准匹配再到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功能的全链条服务。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就业群体特征与需求,优化相关政策,提升政策适用性,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在微观层面,要增强就业政策工具激励相容性。就业政策工具激励相容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重要保障,既包括政策工具要实现的目标与工具的激励相容,也包括政策工具之间的激励相容。在这一过程中,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时要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切实增强政策工具的适用性有效性,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
相关新闻
more+发布日期:2024.06.13 浏览次数: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我们要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成色、事关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高度自觉,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撑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涵,也是推动力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事关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没有就业,没有收入,劳动者就无法保障基本生活,更谈不上家庭幸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就业作为基本民生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创造和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高质量充分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就业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大,让更多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也是内在动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就业是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就业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衡量经济发展合理性的重要基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充分就业摆在经济发展目标的优先位置,有利于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我们紧盯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需的人力资源,迭代优化就业政策,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精准匹配的就业供需对接机制,推动优质人力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所在的重点区域集中、重点企业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高质量充分就业,必然是劳动者工作机会持续扩增的就业,是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就业,是劳动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提高的就业,是劳动者就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的就业。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机会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一方面,在完善相关制度中突出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在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岗位、扩大就业。另一方面,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就业带动力。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企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拓展农业就业空间,释放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造就更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举措。为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必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改进培养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支持技工教育特色发展,积极发挥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融通的优势,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技能实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使技能培训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全过程,持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人才。
在劳动力供求匹配方面,建立高效率的匹配机制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就业公共服务是促进市场供需匹配的重要载体。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持续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充分用好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实时、精准、主动的人岗匹配服务,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发挥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次,从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多领域,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宏观层面,要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本前提,就业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充分就业是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党中央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实施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未来,要坚持实施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基准的宏观调控,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取向调整的依据,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组织实施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区域发展和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预警监测机制,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动态观察和研判就业走势。
在中观层面,要增强就业政策功能协同性。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就业政策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求匹配三大方面系统发力,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遵循市场机制,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推动创造更加灵活更有保障的良性有序的就业市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在劳动力供给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是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在劳动力需求政策方面,最关键的是促进更多高质量工作机会创造与劳动要素多元化创新配置;在劳动力市场匹配政策方面,要完善从公共就业服务到基于数字技术的主动精准匹配再到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功能的全链条服务。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就业群体特征与需求,优化相关政策,提升政策适用性,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在微观层面,要增强就业政策工具激励相容性。就业政策工具激励相容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重要保障,既包括政策工具要实现的目标与工具的激励相容,也包括政策工具之间的激励相容。在这一过程中,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时要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切实增强政策工具的适用性有效性,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