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发布时间:2025-04-30
资料来源:
辽宁日报
点击次数:41
深刻理解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这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类的先民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不同类型的文明成果,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交往的深入,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加强,各国虽然在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对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让当今世界日益融合为彼此影响、不可分离的整体,让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以什么样的文明观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社会进步,事关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树立正确的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要倡导和树立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充分认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中都获得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坚持和倡导文明平等和包容,充分认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文明。要坚持和倡导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充分认识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指引,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要合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充分认识互相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促进各国文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充分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具有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璀璨明珠,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广泛吸取各种文明的优秀思想和积极成果,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和独特的制度创造,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卓越魅力,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从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和多姿多彩,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走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路。同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要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要倡导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出超越差异分歧的价值同心圆,向世界展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的形象,表达中国人民开展交流互鉴的诚意,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追求,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遵循。
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积极作为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既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不衰,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积淀了深厚的底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积极作为,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建世界文明百花园。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要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传播我国蓬勃发展的多彩文化,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和展示出来,以中华文明助力建设世界文明百花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建设世界文明百花园,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同时,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世界人民一道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向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水平迈进。
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总结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倡导不同文明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展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气度和风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刻洞见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胸襟与担当,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存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打破交往壁垒、消除交流隔阂,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相互汲取智慧养分,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携手解决好攸关世界未来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发布日期:2025.04.30 浏览次数:
深刻理解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这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类的先民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不同类型的文明成果,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交往的深入,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加强,各国虽然在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对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让当今世界日益融合为彼此影响、不可分离的整体,让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以什么样的文明观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社会进步,事关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树立正确的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要倡导和树立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充分认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中都获得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坚持和倡导文明平等和包容,充分认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文明。要坚持和倡导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充分认识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指引,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要合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充分认识互相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促进各国文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充分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具有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璀璨明珠,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广泛吸取各种文明的优秀思想和积极成果,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和独特的制度创造,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卓越魅力,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从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和多姿多彩,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走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路。同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要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要倡导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出超越差异分歧的价值同心圆,向世界展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的形象,表达中国人民开展交流互鉴的诚意,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追求,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遵循。
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积极作为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既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不衰,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积淀了深厚的底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积极作为,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建世界文明百花园。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要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传播我国蓬勃发展的多彩文化,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和展示出来,以中华文明助力建设世界文明百花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建设世界文明百花园,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同时,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世界人民一道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向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水平迈进。
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总结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倡导不同文明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展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气度和风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刻洞见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胸襟与担当,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存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打破交往壁垒、消除交流隔阂,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相互汲取智慧养分,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携手解决好攸关世界未来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