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发布时间:2025-04-18
资料来源:
广西日报
点击次数:41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2013年10月,我国曾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座谈会”到“工作会议”,不仅是会议规格的升级,而且还有周边外交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的日益成熟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日新月异。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结束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展开对周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三个东盟国家的国事访问,展现元首外交对周边外交工作的引领作用。在周边外交新形势下,这势必为推动中国—东盟对话合作关系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新时代周边外交成就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推动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取得了斐然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在周边落地生根,而且花团锦簇、硕果累累。
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成就斐然,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趋系统和成熟。中国周边外交是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元首外交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自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以来,周边外交理论体系的日益系统化也极大丰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周边外交的理念、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及周边外交的开展。
谈到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新时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同时他还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被确定为“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周边外交工作的核心聚焦,也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开展周边外交要坚持与时俱进,更加主动。这是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方法论,意味着“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硕果累累
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体系是在周边外交实践,尤其是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日趋系统和成熟。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具象化为包括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等一个个成就斐然的案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自2013年提出以来,不但在政治与安全、经贸投资与人文交流等方面硕果累累,其建设路径也得到优化,由“三大支柱”到“五大家园”。目前中国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文莱八个东盟国家已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基于澜湄合作机制确定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首倡亚洲安全观,在2015年首次详细阐述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在2023年首次提出亚洲价值观。这些构成了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大家园和提出“亚洲安全模式”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外交工作的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落实相伴相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是推动周边外交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引擎,也是周边外交工作的主要平台。
把握当前周边外交面临的新形势
与时俱进把握周边外交形势的变化是更为积极主动开展周边外交的前提。当前,周边外交形势已呈现出新变化,这是此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同时也要求我们为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在论及当前周边外交面临的新形势时,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有新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其二是“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新时代我国周边外交的斐然成就,特别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硕果累累,已为第一个判断作了注脚,也为我们认识和应对第二个判断即“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在内涵上至少呈现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含义是世界变局深刻改变着周边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正推动着我国周边格局呈现出变化急速、不确定难料因素增多、风险挑战增大的特点。一方面,俄乌冲突、加沙局势等突发性的变化日益增多,特别是局部地区热战的突发大大加剧了我国周边格局的不确定、不稳定;另一方面,在美国“印太战略”推动下,“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奥库斯”及新近的“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等极具封闭、对抗色彩的小圈子、小多边深刻改变了周边外交格局。因而,我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实际上并不遥远,就在周边。
“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第二层含义是周边格局是世界变局的缩影,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大国地缘战略、经济、科技以及主导价值竞争的前沿。我国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是大国地缘战略竞争的焦点地带之一,除美国的“印太战略”外,日本、欧盟、印度等均针对该地区提出了清晰的地缘战略规划,东盟也在2019年提出“印太展望”。比较地区多元的地缘战略规划可以发现,围绕地区的框架和前途,已经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一个是主张发展优先、多边互利合作、开放包容,例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太展望”的对接;另一个是主张搞封闭、搞对抗、搞分化,而受“印太经济框架”“芯片联盟”等影响,周边产业链、价值链与分工链更为不稳和撕裂。
“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第三层含义是要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周边格局,也要在理解周边格局和开展周边工作中胸怀世界变局。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如今看来,我们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基础上,还需要把握周边格局。基于此,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取得新发展
基于周边外交面临的新形势,开创周边外交新局面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当前及在接下来相当长时期内更为主动地从四个方面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发展。
一是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与多边主义、区域一体化及更为自由、公平与公正的周边贸易与投资安排密切联系,进一步有序扩大制度型开放、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二是推动构建更具韧性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以“五大家园”为愿景,同步推进与周边国家在政治互信、安全合作、产能与技术合作、可持续发展、文明对话等领域的关系韧性建设。
三是推动构建更具战略协作的周边命运共同体。这是周边格局与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日益具有战略意义的体现。
四是推动构建更具现代化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和周边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为此,应坚持以发展为导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周边国家现代化同频共振,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实现共同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5.04.18 浏览次数: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2013年10月,我国曾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座谈会”到“工作会议”,不仅是会议规格的升级,而且还有周边外交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的日益成熟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日新月异。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结束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展开对周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三个东盟国家的国事访问,展现元首外交对周边外交工作的引领作用。在周边外交新形势下,这势必为推动中国—东盟对话合作关系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新时代周边外交成就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推动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取得了斐然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在周边落地生根,而且花团锦簇、硕果累累。
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成就斐然,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趋系统和成熟。中国周边外交是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元首外交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自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以来,周边外交理论体系的日益系统化也极大丰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周边外交的理念、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及周边外交的开展。
谈到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新时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同时他还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被确定为“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周边外交工作的核心聚焦,也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开展周边外交要坚持与时俱进,更加主动。这是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方法论,意味着“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硕果累累
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体系是在周边外交实践,尤其是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日趋系统和成熟。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具象化为包括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等一个个成就斐然的案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自2013年提出以来,不但在政治与安全、经贸投资与人文交流等方面硕果累累,其建设路径也得到优化,由“三大支柱”到“五大家园”。目前中国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文莱八个东盟国家已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基于澜湄合作机制确定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首倡亚洲安全观,在2015年首次详细阐述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在2023年首次提出亚洲价值观。这些构成了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大家园和提出“亚洲安全模式”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外交工作的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落实相伴相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是推动周边外交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引擎,也是周边外交工作的主要平台。
把握当前周边外交面临的新形势
与时俱进把握周边外交形势的变化是更为积极主动开展周边外交的前提。当前,周边外交形势已呈现出新变化,这是此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同时也要求我们为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在论及当前周边外交面临的新形势时,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有新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其二是“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新时代我国周边外交的斐然成就,特别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硕果累累,已为第一个判断作了注脚,也为我们认识和应对第二个判断即“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在内涵上至少呈现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含义是世界变局深刻改变着周边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正推动着我国周边格局呈现出变化急速、不确定难料因素增多、风险挑战增大的特点。一方面,俄乌冲突、加沙局势等突发性的变化日益增多,特别是局部地区热战的突发大大加剧了我国周边格局的不确定、不稳定;另一方面,在美国“印太战略”推动下,“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奥库斯”及新近的“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等极具封闭、对抗色彩的小圈子、小多边深刻改变了周边外交格局。因而,我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实际上并不遥远,就在周边。
“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第二层含义是周边格局是世界变局的缩影,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大国地缘战略、经济、科技以及主导价值竞争的前沿。我国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是大国地缘战略竞争的焦点地带之一,除美国的“印太战略”外,日本、欧盟、印度等均针对该地区提出了清晰的地缘战略规划,东盟也在2019年提出“印太展望”。比较地区多元的地缘战略规划可以发现,围绕地区的框架和前途,已经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一个是主张发展优先、多边互利合作、开放包容,例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太展望”的对接;另一个是主张搞封闭、搞对抗、搞分化,而受“印太经济框架”“芯片联盟”等影响,周边产业链、价值链与分工链更为不稳和撕裂。
“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第三层含义是要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周边格局,也要在理解周边格局和开展周边工作中胸怀世界变局。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如今看来,我们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基础上,还需要把握周边格局。基于此,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取得新发展
基于周边外交面临的新形势,开创周边外交新局面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当前及在接下来相当长时期内更为主动地从四个方面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发展。
一是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与多边主义、区域一体化及更为自由、公平与公正的周边贸易与投资安排密切联系,进一步有序扩大制度型开放、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二是推动构建更具韧性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以“五大家园”为愿景,同步推进与周边国家在政治互信、安全合作、产能与技术合作、可持续发展、文明对话等领域的关系韧性建设。
三是推动构建更具战略协作的周边命运共同体。这是周边格局与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日益具有战略意义的体现。
四是推动构建更具现代化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和周边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为此,应坚持以发展为导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周边国家现代化同频共振,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实现共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