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 > 正文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发布时间:2024-12-23                       资料来源: 成都日报                       点击次数: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国际传播工作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对外窗口,是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舆论格局的前沿斗争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塑造中国形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总结历史经验 把握国际传播体系的规律性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推动对外传播工作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党中央成立对外宣传小组,出台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对外传播工作的方法途径,向世界展现了开放、包容、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国际传播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传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立足点,以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不断汇聚着人类进步的文明力量。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强化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关键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强化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要论断,一方面从方法论的高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中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巩固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的基础上,研究了进一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问题,这是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把脉定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文化主体性与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文化主体性是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维系,基于对本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自信,挖掘和传承本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而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则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和策略,将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信息传递给国际社会,以增强该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我们要不断推进“两个结合”,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精神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角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增强文化自信 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国际传播效能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关键在于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国际传播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国际传播效能,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谋划。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世界传递我们对文化的自信自觉,向世界打开认知中国的文化窗口,向世界传递美好和谐的文化信号。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向世界展示着东方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文明博大。非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以非遗等作为文化载体,做好国际传播。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经历30多个朝代,曾经开创了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繁荣盛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典籍,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传统中找元素、从实践中找经验,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各种资源,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持续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示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正文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发布日期:2024.12.23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国际传播工作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对外窗口,是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舆论格局的前沿斗争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塑造中国形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总结历史经验 把握国际传播体系的规律性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推动对外传播工作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党中央成立对外宣传小组,出台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对外传播工作的方法途径,向世界展现了开放、包容、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国际传播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传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立足点,以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不断汇聚着人类进步的文明力量。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强化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关键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强化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要论断,一方面从方法论的高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中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巩固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的基础上,研究了进一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问题,这是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把脉定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文化主体性与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文化主体性是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维系,基于对本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自信,挖掘和传承本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而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则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和策略,将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信息传递给国际社会,以增强该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我们要不断推进“两个结合”,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精神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角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增强文化自信 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国际传播效能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关键在于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国际传播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国际传播效能,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谋划。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世界传递我们对文化的自信自觉,向世界打开认知中国的文化窗口,向世界传递美好和谐的文化信号。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向世界展示着东方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文明博大。非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以非遗等作为文化载体,做好国际传播。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经历30多个朝代,曾经开创了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繁荣盛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典籍,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传统中找元素、从实践中找经验,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各种资源,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持续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示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