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 > 正文

以科技创新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4                       资料来源: 陕西日报                       点击次数:1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只有加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才能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第五项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从扩大科技人文交流到共建联合实验室,从加强科技园区合作到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创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截至2023年10月,中国与50余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面向东盟、非洲、拉美等区域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支持逾万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已经形成。

陕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积极助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陕西依托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着力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等方面开展合作,持续推进高校特色联盟发展,先后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等,申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陕西)中心,成立了秦创原总窗口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联盟,建成1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60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3家引智基地,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乌兹别克斯坦揭牌,正在为中国推动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陕西力量。

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要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共建联合实验室,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新时代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使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要围绕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合作,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作用、风险防控与依法依规合作,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陕西要加快建设布局清洁能源项目、储能项目,增强关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陕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

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数字鸿沟”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意味着经济鸿沟、文化鸿沟、数字资源鸿沟,这将加剧全球发展不协调、个体机会不均等。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使数字经济成果普惠于各国人民。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打造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数字丝绸之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成多条跨境陆缆、国际海缆,并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创造出口机会,通过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遵循绿色发展原则提供机制保障。陕西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的通道优势,发挥西安国际港站、西安综合保税区的平台优势,建成了中欧班列(西安)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要突出以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为主轴、高能级开放平台为载体、中亚地区为重点、外贸外资外经外事联动为抓手、横向经济技术协作为纽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创新发展,加快“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数字贸易发展红利。

加快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找到合作的重点,才能凝聚开放合作、携手发展的共识。在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安全的环境。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我国与30多个国家发起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截至2024年9月,我国已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税收协定,基本涵盖了中非直接投资存量显著的非洲国家;举办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搭建守护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命安全的机制化平台。陕西要以更加积极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陕西力量。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正文

以科技创新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1.04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只有加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才能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第五项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从扩大科技人文交流到共建联合实验室,从加强科技园区合作到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创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截至2023年10月,中国与50余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面向东盟、非洲、拉美等区域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支持逾万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已经形成。

陕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积极助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陕西依托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着力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等方面开展合作,持续推进高校特色联盟发展,先后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等,申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陕西)中心,成立了秦创原总窗口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联盟,建成1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60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3家引智基地,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乌兹别克斯坦揭牌,正在为中国推动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陕西力量。

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要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共建联合实验室,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新时代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使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要围绕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合作,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作用、风险防控与依法依规合作,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陕西要加快建设布局清洁能源项目、储能项目,增强关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陕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

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数字鸿沟”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意味着经济鸿沟、文化鸿沟、数字资源鸿沟,这将加剧全球发展不协调、个体机会不均等。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使数字经济成果普惠于各国人民。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打造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数字丝绸之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成多条跨境陆缆、国际海缆,并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创造出口机会,通过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遵循绿色发展原则提供机制保障。陕西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的通道优势,发挥西安国际港站、西安综合保税区的平台优势,建成了中欧班列(西安)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要突出以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为主轴、高能级开放平台为载体、中亚地区为重点、外贸外资外经外事联动为抓手、横向经济技术协作为纽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创新发展,加快“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数字贸易发展红利。

加快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找到合作的重点,才能凝聚开放合作、携手发展的共识。在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安全的环境。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我国与30多个国家发起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截至2024年9月,我国已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税收协定,基本涵盖了中非直接投资存量显著的非洲国家;举办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搭建守护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命安全的机制化平台。陕西要以更加积极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陕西力量。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