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现场教学红色教育基地 > 正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10-30                       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点击次数:621

基地介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舍由主馆、白鹤梁水下题刻博物馆、保卫中国同盟总部(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涂山窑遗址四部分组成。

新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1万平方米,年均接待观众270万人次。现有馆藏文物11.35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35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等展览10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30个,加以《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和《大三峡》环幕电影两大展示亮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

发展历史

1951年3月8日,西南博物院在重庆成立。

1951年10月,西南博物院正式对外展出,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题写馆名。

1953年10月,西南人民科学馆(原名西部科学院)并入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西南大区撤销,西南博物院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

2000年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重庆市博物馆正式并入,加挂重庆博物馆馆名。

2005年6月1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址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11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荣获文化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4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荣获《十佳旅游美景》。

2008年9月下旬,四川5.12汶川地震后实施暂时关闭的《历代瓷器》厅,经过调整后向观众免费开放。

2009年7月10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与埃及努比亚博物馆签订了《友好合作意向书》。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陈列展览

壮丽三峡

造化三峡

该单元讲述了经过几十亿年的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在“晋宁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运动”等地质运动的作用下,造就的长江三峡地区奇特地貌景观和山川形胜。

主要内容包括:长江和三峡的形成及概述、三峡气候、三峡动植物等。

主要展品有:硅化木、金雕、疏花水柏枝、阴沉木、冶锌遗址等。

山水之间

该单元讲述了在与山水的撞击中,三峡人传承历史、创造文明,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三峡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三峡民居、三峡纤夫等。

主要展品有:三峡传统民居建筑、木刻《石柱县向氏族谱叙考》、三峡主要运输工具等。

三峡风流

该单元讲述了长江三峡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和流传千古的瑰丽诗篇。

主要内容包括:三国故事、水文文化、道教文化、巫文化等。

主要展品有:偏将军印章、关羽铜像、刺绣《前出师表》、锁江铁柱、金腰带、明玉珍墓藏品、秦良玉“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朐忍令景云神道碑、白鹤梁题刻、镏金棺饰铜牌、唐代龟卜。

永远的三峡

该单元讲述了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移民精神,该单元拥有中国 第一座全周数字无缝环幕电影厅,可以更好的展现三峡大坝蓄水前的三峡原貌。

主要展品有: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手迹、孙中山《民生主义》、《大三峡》数字环幕电影。

远古巴渝

远古巴渝单元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馆藏文物,集中展示重庆古老文明,追溯3000年文化的根源。

抗战岁月

抗战岁月单元以丰富的文物资料,突出表现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重庆这座城市和重庆人民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 各具亮点的6个专题陈列中,《李初梨捐赠文物展》,荟萃已故著名收藏家、党的高级干部李初梨捐赠的各种文物,纪念这位革命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示他高超的文物鉴赏能力。

城市之路

城市之路单元以大量文物资料,反映20世纪的100年中,重庆面临的若干机遇及发展,包括城市变迁、商业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工业的崛起等。扫描对重庆起推动作用的人物、事件,展示重庆直辖后的风采。

基地照片:



相关文章

more+

歌乐山烈士陵园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渣滓洞

首页

培训项目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4.10.30        浏览次数:

基地介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舍由主馆、白鹤梁水下题刻博物馆、保卫中国同盟总部(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涂山窑遗址四部分组成。

新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1万平方米,年均接待观众270万人次。现有馆藏文物11.35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35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等展览10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30个,加以《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和《大三峡》环幕电影两大展示亮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

发展历史

1951年3月8日,西南博物院在重庆成立。

1951年10月,西南博物院正式对外展出,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题写馆名。

1953年10月,西南人民科学馆(原名西部科学院)并入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西南大区撤销,西南博物院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

2000年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重庆市博物馆正式并入,加挂重庆博物馆馆名。

2005年6月1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址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11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荣获文化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4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荣获《十佳旅游美景》。

2008年9月下旬,四川5.12汶川地震后实施暂时关闭的《历代瓷器》厅,经过调整后向观众免费开放。

2009年7月10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与埃及努比亚博物馆签订了《友好合作意向书》。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陈列展览

壮丽三峡

造化三峡

该单元讲述了经过几十亿年的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在“晋宁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运动”等地质运动的作用下,造就的长江三峡地区奇特地貌景观和山川形胜。

主要内容包括:长江和三峡的形成及概述、三峡气候、三峡动植物等。

主要展品有:硅化木、金雕、疏花水柏枝、阴沉木、冶锌遗址等。

山水之间

该单元讲述了在与山水的撞击中,三峡人传承历史、创造文明,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三峡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三峡民居、三峡纤夫等。

主要展品有:三峡传统民居建筑、木刻《石柱县向氏族谱叙考》、三峡主要运输工具等。

三峡风流

该单元讲述了长江三峡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和流传千古的瑰丽诗篇。

主要内容包括:三国故事、水文文化、道教文化、巫文化等。

主要展品有:偏将军印章、关羽铜像、刺绣《前出师表》、锁江铁柱、金腰带、明玉珍墓藏品、秦良玉“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朐忍令景云神道碑、白鹤梁题刻、镏金棺饰铜牌、唐代龟卜。

永远的三峡

该单元讲述了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移民精神,该单元拥有中国 第一座全周数字无缝环幕电影厅,可以更好的展现三峡大坝蓄水前的三峡原貌。

主要展品有: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手迹、孙中山《民生主义》、《大三峡》数字环幕电影。

远古巴渝

远古巴渝单元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馆藏文物,集中展示重庆古老文明,追溯3000年文化的根源。

抗战岁月

抗战岁月单元以丰富的文物资料,突出表现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重庆这座城市和重庆人民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 各具亮点的6个专题陈列中,《李初梨捐赠文物展》,荟萃已故著名收藏家、党的高级干部李初梨捐赠的各种文物,纪念这位革命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示他高超的文物鉴赏能力。

城市之路

城市之路单元以大量文物资料,反映20世纪的100年中,重庆面临的若干机遇及发展,包括城市变迁、商业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工业的崛起等。扫描对重庆起推动作用的人物、事件,展示重庆直辖后的风采。

基地照片:



相关文章

歌乐山烈士陵园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