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 > 正文

党务工作: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文献梳理与经验回顾

发布时间:2024-10-30                       资料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0期                       点击次数:14

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诞生就有党务工作,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也有诸多关于党务工作的论述。从历史经验看,党务工作是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加强党务工作是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完成党的事业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从新时代新征程要求看,党务工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党务工作专门人才将会迎来一个拥有较大需求数量和速度较快发展的时期,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下新设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专业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举措。为了更加深刻准确把握党务工作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培养目标、研究方法、课程体系,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经验回顾,尝试对党务工作概念、理论、历史、研究方法、主要课程等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作出回答。

一、党务工作研究文献概况

一般说来,详细梳理学术文献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及时反映学术研究动态。截至2024年9月底,以“党务”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模糊检索,显示共有文章2万余篇,其中与“党务工作”有关的期刊文章、报纸、研究生学位论文5000余篇,通过关键词共词分析精准匹配筛选出代表性文献247篇,时间跨度为1985年至2024年9月,数据显示该研究主要围绕党务工作学科建设方向、明晰党务工作内涵、探究党务管理方法、聚焦基层党务实践、创新党务工作路径等内容展开。在读秀、超星发现以及国家图书馆等平台,挑选出直接相关的300余部出版物(含工作手册),主要涉及党务工作内涵与学科建设等方面。

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的发展与党的建设进程基本一致,相关学者和诸多单位围绕党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进行了阐释,该研究的热度受执政党关切、政策导向、社会需求等因素影响。但当前关于“党务工作”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企事业单位和一些较发达城市的党务管理工作,侧重分析日常工作案例,经验总结偏多,理论阐释较少,在社会工作、网络空间、新就业群体、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的党务工作

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的党务工作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实践以及国内外关于党务工作的重要教科书中均有迹可循。

马克思和恩格斯亲力亲为做好党务工作。1859年6月7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表示:“我的全部时间都花在工作和为私事与党务奔走上面了”。1866年9月,由马克思和拉法格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章程和条例》中涉及的各级组织会议、选举、缴纳盟费、公开报告等方面,都属于党务工作的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革命理论家,也是革命领袖,党务工作不仅体现在党的章程中,也大量出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讲话、著作、书信以及起草的文件之中。列宁立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自身建设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他在用革命理论武装党、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教育党员、开展党内选举和罢免、实行党内监督、严格党的纪律、培养党的领袖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布)(1925年更名“联共”,1952年更名“苏共”)于1920、1922、1926、1936、1954、1973年先后六次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统一发放党证,推进党员统计、党费收缴与管理、党的机关文件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党务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工作始于建党之初。1921年党的一大选举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在中央局中设专人负责党务工作。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在《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将来要计划发展党务。党的二大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专设中央组织委员负责党务。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此后,工、青、妇等群团工作成为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1923年党的三大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中设立秘书一职,主要负责党务。1923年8月,张太雷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成员,去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等问题。1929年9月1日,陈毅在上海向中共中央政治局详细汇报红军四军的全面情况,并撰写了《关于朱毛红军党务概况的报告》等书面材料,详细介绍了红四军党的组织设置的状况。早期的党务工作以组织工作为中心,逐步拓展到党内监察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党校工作等。1924年11月,中共中央提出“党内组织为党的中心工作,一切对内对外发展,均与之有密切关系”。从党的章程看也是如此,党的二大至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没有总纲部分,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章程,七大党章开始把党的纲领和组织章程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推动党务工作继续发展。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随着实际工作需要逐步深入展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建设和党务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轨道。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第十七条首次明确要求:“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这基本明确了党务工作的大致范围。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务工作。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首次提出“党务公开”。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组织制度作出新规定,其中第十条增写了:“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入快车道,呈现出科学化、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2017年12月,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这是党务公开领域的首部基础性主干性法规。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三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社会工作成为党务工作在新时代的增量和有机组成部分。

党务工作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苏联1978年出版的《党的建设》教材将党务工作定义为“新党员入党材料、党籍证件、党员登记和调动表格,党费交收单据、党员人事档案卷的管理工作”。苏共高级党校1978年增订第四版《党的建设》教材,把党务工作与组织工作结合起来,提出“党务组织工作”的概念,但未作解释。在我国,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党务工作概论》一书提出党务工作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又有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之别。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新编党务工作手册》提出,党务工作是党内各项业务和事务活动的统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党的建设辞典》党务篇界定党务工作。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则将“党务”解释为“政党内部有关组织建设等的事务”。2024年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手册》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党员教育管理等基层党务工作的十二个方面内容。

从以上文献看,党务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相关的一切党内外事务,包括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等;狭义主要是指与党内事务密切相关的党的宣传、教育、组织、纪律检查等工作。

三、作为一个职业的党务工作

党务工作作为一个职业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军队、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设立的专职党务工作岗位。从理论研究看,学者们主要探讨了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在实践上,当前主要表现为地方党务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探索。

关于党务工作这项职业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主要涉及三大主题。

一是聚焦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学者们主要围绕党务干部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比如,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党务干部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强调用系统思维增强党务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学者提出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目标出发,从人才竞争角度着眼,构建新的选拔培养机制、人才竞争机制、激励保护机制以及中观调控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党务干部队伍的“造血”功能。有学者认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除了要具备党务工作者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边缘素质。有学者倡导要注意关注聋哑人群体党务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手语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党务工作实用手语词汇进行研究。有学者基于角色冲突理论,讨论基层兼职党务干部的困境。有研究者构建了党务工作者胜任力模型。还有学者从党务工作的学理支撑出发,分析了当前党务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增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创新路径。

二是聚焦基层党务工作人才队伍。该类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国企、高校、医院、非公经济组织等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比如,有学者提出从完善职业选用—培训—保障—考核机制等方面,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职业化建设。有的提出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在推进医院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有学者提出要培养创新型党务工作者队伍、完善创新型党务工作机制、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学者认为要完善医院党务工作者的准入机制。在培养国企党务工作者方面,有学者认为新形势下国企党务工作要注意理念创新,加大青年党务人员培养力度。在增强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有学者提出探索党建创新机制、人员配备平台和渠道,着力打造专业化专家型队伍。还有的建议从构建多方合作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双线晋升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及构建党务工作者培养体系三方面破解高校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难题。

三是聚焦党务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该部分研究主要着眼于基层实践,挖掘典型案例。有学者基于四川省乐山市委组织部对8个县、市、区所属237个乡镇党委书记调查数据和内容反馈,总结该地区激发党务工作者工作热情、稳定乡镇党务干部队伍的基本经验。有的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群体素质结构及缺陷。有的基于深圳龙华区“两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指出社区成立综合党委的大方向,主张要打通党务工作者横向的职业流通渠道和纵向的职业晋升渠道,实行动态化的职级评定机制。有的以辽宁社区干部学院为例,探究了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校-府”合作模式及其成果。有学者以调查问卷形式探析多重身份主体对公立医院党务干部基本情况与现状的评价。还有的以上海市某区机关党务工作者职业生涯管理为案例,提出建立党务工作者全周期职业生涯管理模式,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构建党务人才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党务工作职业化专业化途径。所谓职业化,就是打造专职的党务工作者职业,招聘一批优秀的党务工作者,让他们全面融入基层社区,专心、专职、专业从事党务工作,解决好“没人干”的问题;所谓专业化,就是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务工作者抓党建工作的专业水平,增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人的能力,解决好“不会干”的问题。在深圳,自2013年龙华新区探索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以来,10年间已培训320余人的在岗专职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制定了《关于推行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1+8”制度体系。2023年10月,深圳市龙华区委区政府组织了“党务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十周年”理论研讨,邀请党建学者到现场研讨这一创新经验。在四川,2023年4月12日,全国首家聚焦基层党务工作培训的专业机构—成都基层党务学院揭牌成立,该学院力图通过理论、参观和实操三结合的方式,更精准、更有效地解决基层党务干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不够等问题。

四、作为一门学科的党务工作

党务工作作为一门学科,集中研究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聚焦讨论设立党务工作学和党务管理学。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1990年由蔡汉明、卢敦华主编的《党务工作概论》一书,较早提议应设立“党务工作学”。1992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牛甲英担任主编,中央党校、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相关同志共同参与撰写的《党务工作概论》一书强调要“认真地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务学”。在关于设立党务管理学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1991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赵明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学》一书,该书将党务管理学定位为“与马克思主义党学、党建相对独立的一门应用科学”。1994年山东大学王韶兴出版了专著《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史纲》,阐述了党务管理同党的学说、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等相近学科的主要区别。1996年12月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陈登才、何孝瑛等共同编写完成的《党务管理概论》将党务管理定位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5月,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陈登才、何孝瑛、冯秋婷主编的《党务管理学》一书,将党务管理学定位为“研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目标而管理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组织、各个党员的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2013年10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贾锡萍、钟龙彪编写的《党务管理学》一书,不仅涉及了党务管理的概念、意义和具体事务,系统梳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的发展历程,还介绍了国外政党党务管理。此外,一系列基层党务工作手册、指南等书籍也陆续出版。

关于党务工作研究的文献,主要聚焦以下三大主题。

一是建立党务工作学科的价值定位。有学者指出,党务工作学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有关组织、宣传、统战和纪律检查、制定政策等方面工作的事务的科学。强调党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务管理、党学原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等党的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有学者定义了“党务制度”的内涵。还有学者强调在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学学科体系中必须做好三项重点工作,首要就是建立一支熟悉党务工作实践的研究队伍。

二是党务工作学科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是党务工作学科的根本研究方法。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隶属于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党务工作的研究要兼顾学科研究与其自身的特点,围绕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有学者提出党务工作研究方法的基础是实事求是,核心是矛盾分析,内容是群众路线。还有学者认为党务工作还要掌握新技术新手段新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时代谱写大数据党务工作新篇章。

三是党务工作的交叉学科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党务、党务技术赋能等领域成为党务工作学研究的热点,该部分研究较为丰富。有学者提出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阶段性推进电子党务。有学者设计了基于ASP.NET技术的党务协同管理系统,为党务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协同解决党务工作的平台。还有学者强调要注意巩固与发展党务新媒体舆论阵地,站稳正确政治立场,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党务新媒体的要求。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出了实现党务工作智能化的技术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务工作学科建设大踏步前进。2020年9月,由全国党建研究会主办的“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有学者在大会提出应该在党建学科中设立“党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W),引起大会热议。2020年12月,由全国党建研究会主办的“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第二次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与会学者热烈讨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可能,并建议在一级学科下设立党务工作二级学科。2021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全国32家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务管理”专业增列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开始招收党务管理硕士,2023年又新增非全日制党务管理专业硕士招生。2021年,为适应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修订版),新增党务工作专业,归于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据“阳光高考”平台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近20个地区40余所高职类院校开设党务工作专业并进行招生。2023年春,国家开放大学开设党务工作专业(专科),主要面向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开放报名。

202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明确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学科要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党务工作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作者指明了方向。2024年7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等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英才学术研习营”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议程专设“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板块,与会专家学者、基层党务工作者及学生就该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五、结语

党务工作是既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结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基层组织517.6万个,这意味着加强党务工作学科建设、党务人才培养不仅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奋斗目标的实际需要。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下设二级学科,但还需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进一步凝聚学界共识。

一是立足党章科学界定党务工作范畴。自党的十二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的组织制度部分均明确规定了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具体范围,这是界定党务工作概念和范畴的重要依据。党务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把党领导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党务工作范畴,这会导致党务工作概念泛化、边界不清,不利于党务工作学科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的党务工作建议以狭义党务工作作为基础概念,以现行党章规定的范畴为依据适度拓展范围,也可在党章规定的六项工作之外增加社会工作、秘书工作、档案工作等。此外,还需对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两个概念进行辨析,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是更为宏观的概念,涉及根本原则、布局部署、主题主线、重点难点、目的目标等。党建工作是党务工作的前提;党务工作则是党的建设的具体化,是相对狭义和微观的概念,党务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

二是认真梳理党务工作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党务工作的理论渊源应该追溯到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已经充分体现在党章总纲部分,即党的性质、宗旨、纲领、指导思想等,这些都是党务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此外,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应该聚焦党章学、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党的建设原理等。世界各国政党都有党务工作,党务工作还可以依据政党性质和类别的差异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梳理与书写党务工作学科发展史,在当前尤其具有紧迫性。

三是明确党务工作的研究方法。党务工作的首要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今后要更加重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党务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表明社会调查(如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大数据分析等)和案例分析等能够成为重要研究方法;党务工作还可以借鉴并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

四是科学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任何一门学科所开设的课程都应该涉及该学科的“论”“史”“法”。从“论”的角度讲,党务工作的核心理论课程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原理》《党务工作学》(或《党务管理学》)《党章和党内法规学》等;从“史”的角度讲,应该开设《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史》等;从“法”的角度看,应该开设《党务工作研究方法》《基层党务工作案例》《党务公文写作》《信息化与党务工作》等。党务工作的核心课程设计还应当在试点基础上突出重点,稳中求进,以期逐步走向成熟。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正文

党务工作: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文献梳理与经验回顾

发布日期:2024.10.30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诞生就有党务工作,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也有诸多关于党务工作的论述。从历史经验看,党务工作是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加强党务工作是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完成党的事业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从新时代新征程要求看,党务工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党务工作专门人才将会迎来一个拥有较大需求数量和速度较快发展的时期,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下新设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专业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举措。为了更加深刻准确把握党务工作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培养目标、研究方法、课程体系,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经验回顾,尝试对党务工作概念、理论、历史、研究方法、主要课程等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作出回答。

一、党务工作研究文献概况

一般说来,详细梳理学术文献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及时反映学术研究动态。截至2024年9月底,以“党务”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模糊检索,显示共有文章2万余篇,其中与“党务工作”有关的期刊文章、报纸、研究生学位论文5000余篇,通过关键词共词分析精准匹配筛选出代表性文献247篇,时间跨度为1985年至2024年9月,数据显示该研究主要围绕党务工作学科建设方向、明晰党务工作内涵、探究党务管理方法、聚焦基层党务实践、创新党务工作路径等内容展开。在读秀、超星发现以及国家图书馆等平台,挑选出直接相关的300余部出版物(含工作手册),主要涉及党务工作内涵与学科建设等方面。

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的发展与党的建设进程基本一致,相关学者和诸多单位围绕党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进行了阐释,该研究的热度受执政党关切、政策导向、社会需求等因素影响。但当前关于“党务工作”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企事业单位和一些较发达城市的党务管理工作,侧重分析日常工作案例,经验总结偏多,理论阐释较少,在社会工作、网络空间、新就业群体、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的党务工作

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的党务工作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实践以及国内外关于党务工作的重要教科书中均有迹可循。

马克思和恩格斯亲力亲为做好党务工作。1859年6月7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表示:“我的全部时间都花在工作和为私事与党务奔走上面了”。1866年9月,由马克思和拉法格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章程和条例》中涉及的各级组织会议、选举、缴纳盟费、公开报告等方面,都属于党务工作的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革命理论家,也是革命领袖,党务工作不仅体现在党的章程中,也大量出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讲话、著作、书信以及起草的文件之中。列宁立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自身建设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他在用革命理论武装党、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教育党员、开展党内选举和罢免、实行党内监督、严格党的纪律、培养党的领袖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布)(1925年更名“联共”,1952年更名“苏共”)于1920、1922、1926、1936、1954、1973年先后六次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统一发放党证,推进党员统计、党费收缴与管理、党的机关文件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党务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工作始于建党之初。1921年党的一大选举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在中央局中设专人负责党务工作。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在《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将来要计划发展党务。党的二大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专设中央组织委员负责党务。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此后,工、青、妇等群团工作成为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1923年党的三大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中设立秘书一职,主要负责党务。1923年8月,张太雷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成员,去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等问题。1929年9月1日,陈毅在上海向中共中央政治局详细汇报红军四军的全面情况,并撰写了《关于朱毛红军党务概况的报告》等书面材料,详细介绍了红四军党的组织设置的状况。早期的党务工作以组织工作为中心,逐步拓展到党内监察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党校工作等。1924年11月,中共中央提出“党内组织为党的中心工作,一切对内对外发展,均与之有密切关系”。从党的章程看也是如此,党的二大至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没有总纲部分,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章程,七大党章开始把党的纲领和组织章程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推动党务工作继续发展。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随着实际工作需要逐步深入展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建设和党务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轨道。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第十七条首次明确要求:“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这基本明确了党务工作的大致范围。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务工作。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首次提出“党务公开”。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组织制度作出新规定,其中第十条增写了:“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入快车道,呈现出科学化、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2017年12月,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这是党务公开领域的首部基础性主干性法规。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三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社会工作成为党务工作在新时代的增量和有机组成部分。

党务工作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苏联1978年出版的《党的建设》教材将党务工作定义为“新党员入党材料、党籍证件、党员登记和调动表格,党费交收单据、党员人事档案卷的管理工作”。苏共高级党校1978年增订第四版《党的建设》教材,把党务工作与组织工作结合起来,提出“党务组织工作”的概念,但未作解释。在我国,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党务工作概论》一书提出党务工作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又有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之别。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新编党务工作手册》提出,党务工作是党内各项业务和事务活动的统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党的建设辞典》党务篇界定党务工作。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则将“党务”解释为“政党内部有关组织建设等的事务”。2024年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手册》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党员教育管理等基层党务工作的十二个方面内容。

从以上文献看,党务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相关的一切党内外事务,包括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等;狭义主要是指与党内事务密切相关的党的宣传、教育、组织、纪律检查等工作。

三、作为一个职业的党务工作

党务工作作为一个职业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军队、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设立的专职党务工作岗位。从理论研究看,学者们主要探讨了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在实践上,当前主要表现为地方党务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探索。

关于党务工作这项职业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主要涉及三大主题。

一是聚焦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学者们主要围绕党务干部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比如,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党务干部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强调用系统思维增强党务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学者提出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目标出发,从人才竞争角度着眼,构建新的选拔培养机制、人才竞争机制、激励保护机制以及中观调控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党务干部队伍的“造血”功能。有学者认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除了要具备党务工作者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边缘素质。有学者倡导要注意关注聋哑人群体党务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手语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党务工作实用手语词汇进行研究。有学者基于角色冲突理论,讨论基层兼职党务干部的困境。有研究者构建了党务工作者胜任力模型。还有学者从党务工作的学理支撑出发,分析了当前党务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增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创新路径。

二是聚焦基层党务工作人才队伍。该类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国企、高校、医院、非公经济组织等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比如,有学者提出从完善职业选用—培训—保障—考核机制等方面,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职业化建设。有的提出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在推进医院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有学者提出要培养创新型党务工作者队伍、完善创新型党务工作机制、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学者认为要完善医院党务工作者的准入机制。在培养国企党务工作者方面,有学者认为新形势下国企党务工作要注意理念创新,加大青年党务人员培养力度。在增强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有学者提出探索党建创新机制、人员配备平台和渠道,着力打造专业化专家型队伍。还有的建议从构建多方合作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双线晋升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及构建党务工作者培养体系三方面破解高校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难题。

三是聚焦党务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该部分研究主要着眼于基层实践,挖掘典型案例。有学者基于四川省乐山市委组织部对8个县、市、区所属237个乡镇党委书记调查数据和内容反馈,总结该地区激发党务工作者工作热情、稳定乡镇党务干部队伍的基本经验。有的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群体素质结构及缺陷。有的基于深圳龙华区“两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指出社区成立综合党委的大方向,主张要打通党务工作者横向的职业流通渠道和纵向的职业晋升渠道,实行动态化的职级评定机制。有的以辽宁社区干部学院为例,探究了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校-府”合作模式及其成果。有学者以调查问卷形式探析多重身份主体对公立医院党务干部基本情况与现状的评价。还有的以上海市某区机关党务工作者职业生涯管理为案例,提出建立党务工作者全周期职业生涯管理模式,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构建党务人才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党务工作职业化专业化途径。所谓职业化,就是打造专职的党务工作者职业,招聘一批优秀的党务工作者,让他们全面融入基层社区,专心、专职、专业从事党务工作,解决好“没人干”的问题;所谓专业化,就是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务工作者抓党建工作的专业水平,增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人的能力,解决好“不会干”的问题。在深圳,自2013年龙华新区探索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以来,10年间已培训320余人的在岗专职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制定了《关于推行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1+8”制度体系。2023年10月,深圳市龙华区委区政府组织了“党务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十周年”理论研讨,邀请党建学者到现场研讨这一创新经验。在四川,2023年4月12日,全国首家聚焦基层党务工作培训的专业机构—成都基层党务学院揭牌成立,该学院力图通过理论、参观和实操三结合的方式,更精准、更有效地解决基层党务干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不够等问题。

四、作为一门学科的党务工作

党务工作作为一门学科,集中研究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聚焦讨论设立党务工作学和党务管理学。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1990年由蔡汉明、卢敦华主编的《党务工作概论》一书,较早提议应设立“党务工作学”。1992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牛甲英担任主编,中央党校、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相关同志共同参与撰写的《党务工作概论》一书强调要“认真地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务学”。在关于设立党务管理学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1991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赵明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学》一书,该书将党务管理学定位为“与马克思主义党学、党建相对独立的一门应用科学”。1994年山东大学王韶兴出版了专著《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史纲》,阐述了党务管理同党的学说、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等相近学科的主要区别。1996年12月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陈登才、何孝瑛等共同编写完成的《党务管理概论》将党务管理定位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5月,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陈登才、何孝瑛、冯秋婷主编的《党务管理学》一书,将党务管理学定位为“研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目标而管理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组织、各个党员的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2013年10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贾锡萍、钟龙彪编写的《党务管理学》一书,不仅涉及了党务管理的概念、意义和具体事务,系统梳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的发展历程,还介绍了国外政党党务管理。此外,一系列基层党务工作手册、指南等书籍也陆续出版。

关于党务工作研究的文献,主要聚焦以下三大主题。

一是建立党务工作学科的价值定位。有学者指出,党务工作学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有关组织、宣传、统战和纪律检查、制定政策等方面工作的事务的科学。强调党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务管理、党学原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等党的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有学者定义了“党务制度”的内涵。还有学者强调在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学学科体系中必须做好三项重点工作,首要就是建立一支熟悉党务工作实践的研究队伍。

二是党务工作学科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是党务工作学科的根本研究方法。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隶属于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党务工作的研究要兼顾学科研究与其自身的特点,围绕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有学者提出党务工作研究方法的基础是实事求是,核心是矛盾分析,内容是群众路线。还有学者认为党务工作还要掌握新技术新手段新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时代谱写大数据党务工作新篇章。

三是党务工作的交叉学科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党务、党务技术赋能等领域成为党务工作学研究的热点,该部分研究较为丰富。有学者提出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阶段性推进电子党务。有学者设计了基于ASP.NET技术的党务协同管理系统,为党务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协同解决党务工作的平台。还有学者强调要注意巩固与发展党务新媒体舆论阵地,站稳正确政治立场,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党务新媒体的要求。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出了实现党务工作智能化的技术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务工作学科建设大踏步前进。2020年9月,由全国党建研究会主办的“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有学者在大会提出应该在党建学科中设立“党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W),引起大会热议。2020年12月,由全国党建研究会主办的“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第二次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与会学者热烈讨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可能,并建议在一级学科下设立党务工作二级学科。2021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全国32家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务管理”专业增列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开始招收党务管理硕士,2023年又新增非全日制党务管理专业硕士招生。2021年,为适应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修订版),新增党务工作专业,归于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据“阳光高考”平台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近20个地区40余所高职类院校开设党务工作专业并进行招生。2023年春,国家开放大学开设党务工作专业(专科),主要面向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开放报名。

202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明确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学科要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党务工作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作者指明了方向。2024年7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等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英才学术研习营”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议程专设“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板块,与会专家学者、基层党务工作者及学生就该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五、结语

党务工作是既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结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基层组织517.6万个,这意味着加强党务工作学科建设、党务人才培养不仅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奋斗目标的实际需要。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下设二级学科,但还需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进一步凝聚学界共识。

一是立足党章科学界定党务工作范畴。自党的十二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的组织制度部分均明确规定了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具体范围,这是界定党务工作概念和范畴的重要依据。党务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把党领导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党务工作范畴,这会导致党务工作概念泛化、边界不清,不利于党务工作学科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的党务工作建议以狭义党务工作作为基础概念,以现行党章规定的范畴为依据适度拓展范围,也可在党章规定的六项工作之外增加社会工作、秘书工作、档案工作等。此外,还需对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两个概念进行辨析,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是更为宏观的概念,涉及根本原则、布局部署、主题主线、重点难点、目的目标等。党建工作是党务工作的前提;党务工作则是党的建设的具体化,是相对狭义和微观的概念,党务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

二是认真梳理党务工作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党务工作的理论渊源应该追溯到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已经充分体现在党章总纲部分,即党的性质、宗旨、纲领、指导思想等,这些都是党务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此外,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应该聚焦党章学、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党的建设原理等。世界各国政党都有党务工作,党务工作还可以依据政党性质和类别的差异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梳理与书写党务工作学科发展史,在当前尤其具有紧迫性。

三是明确党务工作的研究方法。党务工作的首要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今后要更加重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党务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表明社会调查(如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大数据分析等)和案例分析等能够成为重要研究方法;党务工作还可以借鉴并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

四是科学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任何一门学科所开设的课程都应该涉及该学科的“论”“史”“法”。从“论”的角度讲,党务工作的核心理论课程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原理》《党务工作学》(或《党务管理学》)《党章和党内法规学》等;从“史”的角度讲,应该开设《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史》等;从“法”的角度看,应该开设《党务工作研究方法》《基层党务工作案例》《党务公文写作》《信息化与党务工作》等。党务工作的核心课程设计还应当在试点基础上突出重点,稳中求进,以期逐步走向成熟。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