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 > 正文

国之大庆——大庆油田65年的报国之路与使命彰显

发布时间:2024-10-15                       资料来源: 红旗文稿                       点击次数:21

“大庆”源于国庆,国庆喜获“大庆”。

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北部的松基三井喷出高产工业油流。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得到这样一份特殊的厚礼,新发现的这个油田从此有了与共和国紧紧相依的新名字——“大庆油田”。

65年来,大庆油田伴新中国同行,带给祖国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喜与奇迹。

大庆油田艰苦会战,实现我国原油基本自给,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造了我国原油历史上最大规模出口,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发展;

大庆油田连续44年占到全国原油产量“半壁江山”,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阶段,持续“输血”国家经济命脉;

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产,累计生产原油超过25亿吨,坚定走在能源革命、绿色发展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庆的成长和辉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和辉煌;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大庆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这片长期被当作“石油”代名词的神奇土地——大庆油田,在新时代绽放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誓言映初心

拼!甩掉“贫油”落后帽,爆炸“精神原子弹”

来到大庆,人们会惊讶于现代工业生产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完美融合。

无论城市还是田野,星罗棋布点缀着青绿、明黄、橙红的“抽油机”。地面,是“天然百湖之城”的幸福美景;地下,埋藏着一座24小时不间断生产的巨大迷宫。那是数万口油井、数万口注水井,以及井下价值超过数千亿元的现代设备,井与井之间分布着纵横交错的钢铁管道,总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圈。

这里的宽阔道路、桥梁街景、商业楼宇、生产单位,各个地方都能看到充满大庆油田特色的标语: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踏着铁人脚步走,把血加热再出发!”

这些仿佛带着石油力量般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一句誓言、一个号召,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印记,背后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之路的无比艰辛,是新中国建设者们超越生死的拼搏奋斗。

1949年,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极其薄弱的石油工业,全国只有8台旧钻机,年石油产量仅仅12万吨,平均到4.6亿人手里,每人还不到半两油。

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石油禁运,妄图扼杀红色政权,并断言——红色中国没有足够的燃料,支撑一场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毛主席忧心忡忡地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

因为缺油,首都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一顶“贫油”的帽子,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石油工业部是唯一没有完成任务的部门。石油职工走在天安门大街上,头都抬不起来,恨不能用一滴血来换一滴油。

1958年,党中央审慎决策,将全国石油勘探重点从西部开始向东部经济、交通发达地区进行战略性的大转移,这最终催生了大庆油田的惊世发现。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力量不足——党中央只用7天就批准了开展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点名8个省市、15个部委全力支持。

缺钱少物——党中央在计划外筹措2亿元投资、3.8万吨钢材和设备救急。

人员不够——党中央即刻动员3万名士兵提前转业和3000名军官直接奔赴松辽。

“大庆油田是党的大庆油田、国家的大庆油田、人民的大庆油田。”无论是经历过当时盛况的“老会战”,还是现在身在岗位的石油员工,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牢牢记在心里。

全国各地沸腾而来的会战职工,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石油大会战。

上面盖的是天,底下铺的是草原,被当地人遗弃的牛棚成了会战队伍的一等旅馆;1960年5月,突破历史107毫米的降雨量让沼泽中的生产难上加难;零下40摄氏度的冬季,钻井泥浆冻硬在工服上,不敲一敲就无法迈步;曾有近5000名会战职工因缺粮饥饿严重浮肿。

面对考验到底该如何应对,会战队伍围拢在荒原的篝火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实践论》《矛盾论》。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

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指导发展和进步的“指路明灯”。“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地冻九尺雪成山,石油工人无冬天”,大庆人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化成了自己的朴素认识,化成了“恨不得一拳砸出一口油井来”的急迫与豪迈。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人王进喜。缺装卸设备,王进喜不等、不靠、不要,带领1205钻井队人拉肩扛,把60吨重的钻机运到10公里外的井场,创造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奇迹;零下20多度,凿出冰窟窿,一盆盆、一桶桶,端足了打井用的50多吨水;三天三夜,将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矗立荒原;五天五夜不下“火线”,打出了他们参战的第一口油井;面对突然发生的井喷,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保护国家财产。

革命加拼命,有了钢铁般信仰的一群人,才会形成铁人队伍,才能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历久弥新。和拼了命的铁人王进喜一样,一代代大庆人就是想多出一份力、多流一份汗、多干一份活、多采一吨油,不让国家为石油发愁。

荒原上挺立高耸的钻塔,像极了新中国的脊梁。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会战的胜利,彻底打破西方妄图用石油封锁扼杀新中国的企图,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随着“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在全国传颂;

“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年产5000万吨原油稳产27年,4000万吨稳产12年,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注入充足“血液”;

“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曾连续9年位居全国属地纳税百强企业之首,累计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多亿元……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大庆人爆炸了一颗精神原子弹,给奋进中的共和国一份对凝聚力、创造力的渴望与答案。

潜力何处寻

闯!打破“一杯水”桎梏,挺进资源的“江河湖海”

大庆油田智慧生产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两条持续攀升的曲线特别引人注目。

一条是大庆油田累计产油量曲线,终点指向25.41亿吨。这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用60吨油罐车装满首尾相连,可绕赤道15.6圈。

另一条是2023年,大庆油田仍然保持3000万吨的原油产量曲线。

一年产油3000万吨,落到每个小时就是3425吨。

今年,是大庆油田冲锋原油3000万吨稳产的第十年。不到大庆油田,就感受不到,当下、现在、今天,实现原油稳产3000万吨到底有多难。

“我经常讲底线思维,在能源问题上就是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启迪着大庆人不断思考、不断突破。

2021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行至历史的拐点。纵观世界同类油田的稳产期,一般只有3—5年,最多不会超过12年。大庆油田在经历了60余年“顶格”状态的生产后,已经接近现有开发技术的极限。按照原有规划,这一年“3000万吨”的任务可以调整到“2”字头。

产量往上,还是往下?

压力和挑战,几乎是大庆油田从诞生之日起的“伴生词”。大庆人时刻记着习近平总书记“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的要求,清醒认识到:这责任,那责任,端牢能源饭碗是最大的责任!

资源是大庆人的底气,也是石油人能源报国的物质基础。胸怀“国之大者”,就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让“家底”更厚、更足。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里总有忙碌的身影。“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是所有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页岩油研究部署项目经理部经理张金友和团队成员对着国外专家“看不上眼”的页岩大做文章,在只有头发丝五百分之一的孔隙里,找到了页岩油,实现了陆相页岩油从“0”到“1”的突破,首批提交探明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产量连续2年的成倍增长,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页岩革命新的曙光。

通过科学再发现、实践再驱动,大庆人充分证明松辽盆地这个“聚宝盆”里,剩余资源量仍然是“江河湖海”!

如果说页岩油让“大庆之下找大庆”充满希望,那通过再开源、再扩源、再生源,则实现着“大庆之外找大庆”。

50066钻井队今年初完成了大庆油田第一口深层煤岩气风险探井施工。在呼伦贝尔施工时突降暴雪,车辆夹在两三米高的积雪中,3台推土机、1台装载机每天连续作业18个小时,只能推进2公里,用了一周时间才使进井路畅通。积雪和员工们住的板房房顶平齐,为了能尽快恢复生产,大家一锹一锹地挖设备上的积雪,白天晚上连轴转,整整奋战11天才恢复正常施工。

这只是大庆油田探索深层煤层气开发的一个镜头。从大庆本土到四川盆地、从南海之滨到新疆戈壁,大庆人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在开拓创新中奔赴“江河湖海”,也在开拓创新中“走”出昂扬气象。大庆油田最近一年的油当量比历史低点增加了135万吨,相当于又给国家贡献一个百万吨中型油田。

创新增动能

变!让科创“关键变量”转成“最大增量”,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有人说,如果想读懂大庆石油人的创业史,可以去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走一走;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大庆油田的未来,那就到大庆油田岩心馆看一看。

岩心馆旁的大庆油田“三超”文化展厅,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等同步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一个是浩瀚的太空,一个是神秘的地层,这是中国人对人类两大未知领域的探索,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民族腾飞的坚实基础。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

展厅内一面558米长的墙上,整整齐齐码放着从千米地下取出来的常规油、致密油和页岩油的岩心。石油在地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油湖”“油海”“油河”那样哗哗流淌,而是以一种极为复杂和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的孔隙和裂缝当中。

全球围绕石油的较量,不仅表现在资源多少上,更体现在开发利用水平上。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到大庆油田考察,在勘探开发研究院摆放岩心的展台前,三次俯身拿起岩心,用放大镜仔细观看,询问含油情况。

“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多年来,大庆科研人员以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试验、超前5年配套的“三个超前”研发战略,做到勘探开发技术“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微生物驱油、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驱油……一整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世界领先的陆相油田开发技术,使主力油田采收率不断攀升,目前已突破54.8%,比国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用事实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式创新,大庆式创造。每一项成果的突破,都紧跟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每一点“不可能”到“能”的转变,都是成千上万次失败沮丧中的崛起;每一次艰难的跨越,都是科研人员把自己人生坐标与油田命脉的紧密相连。

杨振宇,在研制三元复合驱油国产体系配方的关键时刻,将一张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深藏到了患癌生命的尽头;伍晓林,手握驱油剂核心技术,面对企业“千万富翁”的许诺,选择根植大庆油田这片热土;韩培慧,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一句“放不下”,谢绝了导师留美读博和高额奖学金的挽留……

在采收率研究室,不论年长还是年轻的科研人员,头发大都花白,为了热爱的事业,他们给自己留下了这特殊的印记。因为深深懂得肩负使命的伟大意义,就更加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坚守着、传承着、突破着、超越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是他们最大的光荣、最甜的幸福。

随着大庆油田“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技术拓市场、以技术换资源成为油田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

大庆三次采油技术,“走出去”的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油田。科研人员李长庆、郭松林、吕昌森的工作地点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铁皮房,为了达到实验条件,零下30摄氏度也要敞开窗户工作;赶上春节,谁也没想起来“办年货”,三个人就“啃”着一根黄瓜过年;条件有限,洗澡过程烦琐,一个月一次,都是一种奢望。

他们根据当地复杂的地层情况,提出了一套“不走寻常路”的新方案,筛选出大庆研发的两种“高效堵剂”和“高效驱剂”,现场试验后,每注入1吨聚合物,实现增油70吨。

凭借过硬技术,大庆油田让外方从一开始的质疑、不信任到频频点赞。

202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高采收率分委会落户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牵头编制全球范围内提高采收率技术国际标准规划,推动中国特色技术转换为国际标准。

目前,更加前沿的四次采油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实现地质认识、驱油机理等多方面突破,正在攻坚微生物降解原油产甲烷等颠覆性技术,建设“地下生物发酵厂”。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大庆油田将变成万亿方的大气田。

面对采收率突破80%甚至更高的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程杰成信心十足:“资源有限,科技无限。我们的技术会更加强大,我们的舞台会更加宽广。”

博弈新赛道

转!按下能源革命“加速键”,打造发展“新空间”

一座座白色的“大风车”矗立在抽油机形成的“丛林”间,在年均3.8米/秒的风速下,正转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电网中。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企业,大庆油田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势头正猛,“风光产业”前景无限。

新能源,新赛道,大庆油田是后进入者。多年的管理体制机制带有浓重的“油味”,从地下掘“黑金”,到追“风”逐“日”,油企存在着众多的“不适应”。

回答好能源转型的“必答题”。大庆油田认真思考绿色低碳时代“端牢能源饭碗”的深刻内涵,在“现代能源革命”的棋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2021年,把新能源确定为“发展接续力量”的“主导产业”;2022年,新能源业务正式并入主业发展,从干部到员工形成一个共识——“像抓油气产量一样抓新能源”。

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开工时正值冬季,在冰面上完成打桩任务是当时最大的难关。每根桩基有15米长,必须垂直牢牢打进地下,技术负责人童小庆在刺骨的寒风中,脸吹得发紫,布满血丝。需要破冰涉水时,棉裤更是被冰水浸透冻成“铠甲”,他和同事们就准备三四条棉裤坚守岗位。51天,6129根方桩全部打完;53天,28812块光伏组件安装完成;133天,实现按期并网发电。目前,这个项目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万余块光伏板正向阳而生。

当前,大庆油田新能源发展“日新月异”:

在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区,员工们正铆足劲高效建设。这是一个集“风、光、热、储、氢”多能互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综合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可实现年发电5.78亿千瓦时、节约天然气2474万立方米,清洁替代率达到56%以上。

在大庆油田林甸16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现场,劳动竞赛正如火如荼进行。今年上半年,这个中国石油装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开工,为百年油田建设增加“含新量”“含绿量”,并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大庆油田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已经达到7.45亿千瓦时,大庆人绿色减碳的眼光放得很早、很远,特色技术也是不断创新。

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埋进地下油层,岩层孔隙中的原油被“挤”出来,二氧化碳完成驱油的使命,同时,它也被永久留在地下。

从2013年至今,大庆油田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20万吨,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000余万棵树木20年的碳汇储量,相当于340多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量。

大庆油田不只关注于做“捕碳”高手,2023年完成了全国首单液体二氧化碳线上现货交易。昔日的废气不仅能提高采收率,还能成为商品销往全国,创造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

同时,让“油田”变“热田”的脚步也在加快。离哈尔滨市直线距离30公里的采油十厂,2023年初打了大庆油田第一口U型井组地热井,井口出水温度达到50多度,在第一个采暖期里清洁替代供暖面积3万平方米。

地热能源的丰富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几乎可以被算作一种无限能源。大庆油田以勘探、钻井、管道、地面工艺等整套技术优势,燃起利用地热能的新希望,从“温暖龙江”“服务人民”起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能源样本。

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正在成长。大庆油田迈出了从传统油气企业向综合性现代能源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到2035年,将形成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聚力向未来

干!加速上扬“第二曲线”,百年油田“正青春”

一个企业因油而兴,也可能因油而衰,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辩证法。

大庆油田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在关键时刻都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指引。

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鼓励,让经历油价寒冬、历史首次出现亏损的大庆人从低谷崛起。一句“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是让大庆油田和全国人民一起振奋,大刀阔斧深入改革,建立现代化“油公司”模式,走上全面振兴之路。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嘱托,让大庆人清醒地认识到:打破资源型企业的周期论,必须在产量下降期开启新的成长周期,保持箭头向上的发展态势。

从“一油独大”到“油气并举”,再到构建“油+气+新能源”的业务布局,大庆油田用稳油增气、内外并举、多能互补的新发展模式回答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了企业成长的“第二曲线”。

这条曲线是“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发展态势的大幅上扬,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乘势而上,是以实践作答——建设现代化百年油田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好,目标就是让油田不仅要实现“长寿”,更要保持“青春”。

信心是一种定力,状态是一种能量,未来充满希望。

在大庆油田南二区东部产能建设区块5平方公里的油区内,50多部钻机同时运行,油田内外20余家单位火热奋战。施工现场上演“速度与激情”,实现了基建速度和钻井速度同步,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1.3%。

在川渝流转区块合川气田,夏季火炉一般高温,山林里蚊虫叮咬,大家赶在凌晨三四点进行管道焊接,加快施工进度。输气管道要穿越8478米距离,横穿1988米的嘉陵江,跨越3处丘陵、3处公路、50余处稻田鱼塘,员工们就像在错综的血管系统中,做一次精密的联通手术。大庆之外找大庆,他们向着年产25亿方大气田的目标挥汗如雨。

不止是在祖国大地,大庆人的干劲儿也带动着海外项目的员工。万里之外的南苏丹项目部井场上,当地雇员协调疏通清关、办理油田物资免税、推动甲方安保护卫,为项目的平稳运行解决了很多关键棘手问题。

近年来,大庆油田的脚步进入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沙特等5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权益产量达到千万吨级,海外市场规模以2020年的153亿元为新起点,一次次刷新纪录,到2023年已经突破251亿元,为国家加强海外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增添了一份大庆色彩。

复杂多变的大势大局,考验着搏击风浪的能力,锻造着进位争先的发展韧性,让我们看到最珍贵的,是保持应变局开新局的清醒与坚定。

奔涌的能源革命浪潮中,大庆油田正在造就的不仅是大油田,也是大气田、大“热”田、大“绿”田……是一个立体的、更具时代气息的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

跑起来干事的大庆人,让人感到的是不被年龄束缚的青春与活力。

已经87岁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王德民,依然坚持每天早上来到单位,四次采油、绿色采油,让他停不下也不想放慢脚步。他常说,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7天,这样就能多给国家工作30年。

“90后”集输工宋佳,在技能骨干培训班学习时,“抽空”结了个婚,提高技术的机会她一刻也不想耽误。她的创效金点子,一年为企业节约60余万元,现在已经成为油田最年轻的首席技师。

采油女工刘丽是带动岗位创新的“大国工匠”,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她的话代表了所有大庆人的心声:我们身上的红是石油的“红”,是大庆油田的“红”,是石油工人心向党的“红”,这套工服我们要穿一辈子,这个“红”我们要在心里印一辈子!

大庆油田,是一个值得永远探究的传奇;大庆精神,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65年来,大庆油田的能源报国之路,是国企典范、骨干力量的使命彰显;

65年来,大庆油田的转型升级之路,是岁月洗濯、时光淬炼的熠熠生辉;

65年来,大庆油田的全新赶考之路,是和祖国一道,迎接时节如流、华章日新的活力迸发。

奋斗不止,奉献无悔;

国之大庆,精神永恒!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正文

国之大庆——大庆油田65年的报国之路与使命彰显

发布日期:2024.10.15        浏览次数:

“大庆”源于国庆,国庆喜获“大庆”。

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北部的松基三井喷出高产工业油流。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得到这样一份特殊的厚礼,新发现的这个油田从此有了与共和国紧紧相依的新名字——“大庆油田”。

65年来,大庆油田伴新中国同行,带给祖国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喜与奇迹。

大庆油田艰苦会战,实现我国原油基本自给,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造了我国原油历史上最大规模出口,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发展;

大庆油田连续44年占到全国原油产量“半壁江山”,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阶段,持续“输血”国家经济命脉;

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产,累计生产原油超过25亿吨,坚定走在能源革命、绿色发展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庆的成长和辉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和辉煌;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大庆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这片长期被当作“石油”代名词的神奇土地——大庆油田,在新时代绽放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誓言映初心

拼!甩掉“贫油”落后帽,爆炸“精神原子弹”

来到大庆,人们会惊讶于现代工业生产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完美融合。

无论城市还是田野,星罗棋布点缀着青绿、明黄、橙红的“抽油机”。地面,是“天然百湖之城”的幸福美景;地下,埋藏着一座24小时不间断生产的巨大迷宫。那是数万口油井、数万口注水井,以及井下价值超过数千亿元的现代设备,井与井之间分布着纵横交错的钢铁管道,总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圈。

这里的宽阔道路、桥梁街景、商业楼宇、生产单位,各个地方都能看到充满大庆油田特色的标语: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踏着铁人脚步走,把血加热再出发!”

这些仿佛带着石油力量般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一句誓言、一个号召,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印记,背后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之路的无比艰辛,是新中国建设者们超越生死的拼搏奋斗。

1949年,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极其薄弱的石油工业,全国只有8台旧钻机,年石油产量仅仅12万吨,平均到4.6亿人手里,每人还不到半两油。

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石油禁运,妄图扼杀红色政权,并断言——红色中国没有足够的燃料,支撑一场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毛主席忧心忡忡地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

因为缺油,首都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一顶“贫油”的帽子,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石油工业部是唯一没有完成任务的部门。石油职工走在天安门大街上,头都抬不起来,恨不能用一滴血来换一滴油。

1958年,党中央审慎决策,将全国石油勘探重点从西部开始向东部经济、交通发达地区进行战略性的大转移,这最终催生了大庆油田的惊世发现。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力量不足——党中央只用7天就批准了开展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点名8个省市、15个部委全力支持。

缺钱少物——党中央在计划外筹措2亿元投资、3.8万吨钢材和设备救急。

人员不够——党中央即刻动员3万名士兵提前转业和3000名军官直接奔赴松辽。

“大庆油田是党的大庆油田、国家的大庆油田、人民的大庆油田。”无论是经历过当时盛况的“老会战”,还是现在身在岗位的石油员工,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牢牢记在心里。

全国各地沸腾而来的会战职工,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石油大会战。

上面盖的是天,底下铺的是草原,被当地人遗弃的牛棚成了会战队伍的一等旅馆;1960年5月,突破历史107毫米的降雨量让沼泽中的生产难上加难;零下40摄氏度的冬季,钻井泥浆冻硬在工服上,不敲一敲就无法迈步;曾有近5000名会战职工因缺粮饥饿严重浮肿。

面对考验到底该如何应对,会战队伍围拢在荒原的篝火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实践论》《矛盾论》。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

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指导发展和进步的“指路明灯”。“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地冻九尺雪成山,石油工人无冬天”,大庆人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化成了自己的朴素认识,化成了“恨不得一拳砸出一口油井来”的急迫与豪迈。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人王进喜。缺装卸设备,王进喜不等、不靠、不要,带领1205钻井队人拉肩扛,把60吨重的钻机运到10公里外的井场,创造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奇迹;零下20多度,凿出冰窟窿,一盆盆、一桶桶,端足了打井用的50多吨水;三天三夜,将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矗立荒原;五天五夜不下“火线”,打出了他们参战的第一口油井;面对突然发生的井喷,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保护国家财产。

革命加拼命,有了钢铁般信仰的一群人,才会形成铁人队伍,才能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历久弥新。和拼了命的铁人王进喜一样,一代代大庆人就是想多出一份力、多流一份汗、多干一份活、多采一吨油,不让国家为石油发愁。

荒原上挺立高耸的钻塔,像极了新中国的脊梁。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会战的胜利,彻底打破西方妄图用石油封锁扼杀新中国的企图,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随着“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在全国传颂;

“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年产5000万吨原油稳产27年,4000万吨稳产12年,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注入充足“血液”;

“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曾连续9年位居全国属地纳税百强企业之首,累计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多亿元……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大庆人爆炸了一颗精神原子弹,给奋进中的共和国一份对凝聚力、创造力的渴望与答案。

潜力何处寻

闯!打破“一杯水”桎梏,挺进资源的“江河湖海”

大庆油田智慧生产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两条持续攀升的曲线特别引人注目。

一条是大庆油田累计产油量曲线,终点指向25.41亿吨。这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用60吨油罐车装满首尾相连,可绕赤道15.6圈。

另一条是2023年,大庆油田仍然保持3000万吨的原油产量曲线。

一年产油3000万吨,落到每个小时就是3425吨。

今年,是大庆油田冲锋原油3000万吨稳产的第十年。不到大庆油田,就感受不到,当下、现在、今天,实现原油稳产3000万吨到底有多难。

“我经常讲底线思维,在能源问题上就是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启迪着大庆人不断思考、不断突破。

2021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行至历史的拐点。纵观世界同类油田的稳产期,一般只有3—5年,最多不会超过12年。大庆油田在经历了60余年“顶格”状态的生产后,已经接近现有开发技术的极限。按照原有规划,这一年“3000万吨”的任务可以调整到“2”字头。

产量往上,还是往下?

压力和挑战,几乎是大庆油田从诞生之日起的“伴生词”。大庆人时刻记着习近平总书记“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的要求,清醒认识到:这责任,那责任,端牢能源饭碗是最大的责任!

资源是大庆人的底气,也是石油人能源报国的物质基础。胸怀“国之大者”,就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让“家底”更厚、更足。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里总有忙碌的身影。“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是所有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页岩油研究部署项目经理部经理张金友和团队成员对着国外专家“看不上眼”的页岩大做文章,在只有头发丝五百分之一的孔隙里,找到了页岩油,实现了陆相页岩油从“0”到“1”的突破,首批提交探明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产量连续2年的成倍增长,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页岩革命新的曙光。

通过科学再发现、实践再驱动,大庆人充分证明松辽盆地这个“聚宝盆”里,剩余资源量仍然是“江河湖海”!

如果说页岩油让“大庆之下找大庆”充满希望,那通过再开源、再扩源、再生源,则实现着“大庆之外找大庆”。

50066钻井队今年初完成了大庆油田第一口深层煤岩气风险探井施工。在呼伦贝尔施工时突降暴雪,车辆夹在两三米高的积雪中,3台推土机、1台装载机每天连续作业18个小时,只能推进2公里,用了一周时间才使进井路畅通。积雪和员工们住的板房房顶平齐,为了能尽快恢复生产,大家一锹一锹地挖设备上的积雪,白天晚上连轴转,整整奋战11天才恢复正常施工。

这只是大庆油田探索深层煤层气开发的一个镜头。从大庆本土到四川盆地、从南海之滨到新疆戈壁,大庆人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在开拓创新中奔赴“江河湖海”,也在开拓创新中“走”出昂扬气象。大庆油田最近一年的油当量比历史低点增加了135万吨,相当于又给国家贡献一个百万吨中型油田。

创新增动能

变!让科创“关键变量”转成“最大增量”,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有人说,如果想读懂大庆石油人的创业史,可以去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走一走;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大庆油田的未来,那就到大庆油田岩心馆看一看。

岩心馆旁的大庆油田“三超”文化展厅,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等同步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一个是浩瀚的太空,一个是神秘的地层,这是中国人对人类两大未知领域的探索,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民族腾飞的坚实基础。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

展厅内一面558米长的墙上,整整齐齐码放着从千米地下取出来的常规油、致密油和页岩油的岩心。石油在地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油湖”“油海”“油河”那样哗哗流淌,而是以一种极为复杂和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的孔隙和裂缝当中。

全球围绕石油的较量,不仅表现在资源多少上,更体现在开发利用水平上。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到大庆油田考察,在勘探开发研究院摆放岩心的展台前,三次俯身拿起岩心,用放大镜仔细观看,询问含油情况。

“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多年来,大庆科研人员以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试验、超前5年配套的“三个超前”研发战略,做到勘探开发技术“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微生物驱油、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驱油……一整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世界领先的陆相油田开发技术,使主力油田采收率不断攀升,目前已突破54.8%,比国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用事实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式创新,大庆式创造。每一项成果的突破,都紧跟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每一点“不可能”到“能”的转变,都是成千上万次失败沮丧中的崛起;每一次艰难的跨越,都是科研人员把自己人生坐标与油田命脉的紧密相连。

杨振宇,在研制三元复合驱油国产体系配方的关键时刻,将一张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深藏到了患癌生命的尽头;伍晓林,手握驱油剂核心技术,面对企业“千万富翁”的许诺,选择根植大庆油田这片热土;韩培慧,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一句“放不下”,谢绝了导师留美读博和高额奖学金的挽留……

在采收率研究室,不论年长还是年轻的科研人员,头发大都花白,为了热爱的事业,他们给自己留下了这特殊的印记。因为深深懂得肩负使命的伟大意义,就更加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坚守着、传承着、突破着、超越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是他们最大的光荣、最甜的幸福。

随着大庆油田“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技术拓市场、以技术换资源成为油田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

大庆三次采油技术,“走出去”的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油田。科研人员李长庆、郭松林、吕昌森的工作地点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铁皮房,为了达到实验条件,零下30摄氏度也要敞开窗户工作;赶上春节,谁也没想起来“办年货”,三个人就“啃”着一根黄瓜过年;条件有限,洗澡过程烦琐,一个月一次,都是一种奢望。

他们根据当地复杂的地层情况,提出了一套“不走寻常路”的新方案,筛选出大庆研发的两种“高效堵剂”和“高效驱剂”,现场试验后,每注入1吨聚合物,实现增油70吨。

凭借过硬技术,大庆油田让外方从一开始的质疑、不信任到频频点赞。

202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高采收率分委会落户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牵头编制全球范围内提高采收率技术国际标准规划,推动中国特色技术转换为国际标准。

目前,更加前沿的四次采油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实现地质认识、驱油机理等多方面突破,正在攻坚微生物降解原油产甲烷等颠覆性技术,建设“地下生物发酵厂”。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大庆油田将变成万亿方的大气田。

面对采收率突破80%甚至更高的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程杰成信心十足:“资源有限,科技无限。我们的技术会更加强大,我们的舞台会更加宽广。”

博弈新赛道

转!按下能源革命“加速键”,打造发展“新空间”

一座座白色的“大风车”矗立在抽油机形成的“丛林”间,在年均3.8米/秒的风速下,正转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电网中。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企业,大庆油田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势头正猛,“风光产业”前景无限。

新能源,新赛道,大庆油田是后进入者。多年的管理体制机制带有浓重的“油味”,从地下掘“黑金”,到追“风”逐“日”,油企存在着众多的“不适应”。

回答好能源转型的“必答题”。大庆油田认真思考绿色低碳时代“端牢能源饭碗”的深刻内涵,在“现代能源革命”的棋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2021年,把新能源确定为“发展接续力量”的“主导产业”;2022年,新能源业务正式并入主业发展,从干部到员工形成一个共识——“像抓油气产量一样抓新能源”。

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开工时正值冬季,在冰面上完成打桩任务是当时最大的难关。每根桩基有15米长,必须垂直牢牢打进地下,技术负责人童小庆在刺骨的寒风中,脸吹得发紫,布满血丝。需要破冰涉水时,棉裤更是被冰水浸透冻成“铠甲”,他和同事们就准备三四条棉裤坚守岗位。51天,6129根方桩全部打完;53天,28812块光伏组件安装完成;133天,实现按期并网发电。目前,这个项目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万余块光伏板正向阳而生。

当前,大庆油田新能源发展“日新月异”:

在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区,员工们正铆足劲高效建设。这是一个集“风、光、热、储、氢”多能互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综合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可实现年发电5.78亿千瓦时、节约天然气2474万立方米,清洁替代率达到56%以上。

在大庆油田林甸16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现场,劳动竞赛正如火如荼进行。今年上半年,这个中国石油装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开工,为百年油田建设增加“含新量”“含绿量”,并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大庆油田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已经达到7.45亿千瓦时,大庆人绿色减碳的眼光放得很早、很远,特色技术也是不断创新。

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埋进地下油层,岩层孔隙中的原油被“挤”出来,二氧化碳完成驱油的使命,同时,它也被永久留在地下。

从2013年至今,大庆油田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20万吨,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000余万棵树木20年的碳汇储量,相当于340多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量。

大庆油田不只关注于做“捕碳”高手,2023年完成了全国首单液体二氧化碳线上现货交易。昔日的废气不仅能提高采收率,还能成为商品销往全国,创造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

同时,让“油田”变“热田”的脚步也在加快。离哈尔滨市直线距离30公里的采油十厂,2023年初打了大庆油田第一口U型井组地热井,井口出水温度达到50多度,在第一个采暖期里清洁替代供暖面积3万平方米。

地热能源的丰富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几乎可以被算作一种无限能源。大庆油田以勘探、钻井、管道、地面工艺等整套技术优势,燃起利用地热能的新希望,从“温暖龙江”“服务人民”起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能源样本。

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正在成长。大庆油田迈出了从传统油气企业向综合性现代能源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到2035年,将形成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聚力向未来

干!加速上扬“第二曲线”,百年油田“正青春”

一个企业因油而兴,也可能因油而衰,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辩证法。

大庆油田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在关键时刻都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指引。

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鼓励,让经历油价寒冬、历史首次出现亏损的大庆人从低谷崛起。一句“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是让大庆油田和全国人民一起振奋,大刀阔斧深入改革,建立现代化“油公司”模式,走上全面振兴之路。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嘱托,让大庆人清醒地认识到:打破资源型企业的周期论,必须在产量下降期开启新的成长周期,保持箭头向上的发展态势。

从“一油独大”到“油气并举”,再到构建“油+气+新能源”的业务布局,大庆油田用稳油增气、内外并举、多能互补的新发展模式回答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了企业成长的“第二曲线”。

这条曲线是“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发展态势的大幅上扬,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乘势而上,是以实践作答——建设现代化百年油田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好,目标就是让油田不仅要实现“长寿”,更要保持“青春”。

信心是一种定力,状态是一种能量,未来充满希望。

在大庆油田南二区东部产能建设区块5平方公里的油区内,50多部钻机同时运行,油田内外20余家单位火热奋战。施工现场上演“速度与激情”,实现了基建速度和钻井速度同步,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1.3%。

在川渝流转区块合川气田,夏季火炉一般高温,山林里蚊虫叮咬,大家赶在凌晨三四点进行管道焊接,加快施工进度。输气管道要穿越8478米距离,横穿1988米的嘉陵江,跨越3处丘陵、3处公路、50余处稻田鱼塘,员工们就像在错综的血管系统中,做一次精密的联通手术。大庆之外找大庆,他们向着年产25亿方大气田的目标挥汗如雨。

不止是在祖国大地,大庆人的干劲儿也带动着海外项目的员工。万里之外的南苏丹项目部井场上,当地雇员协调疏通清关、办理油田物资免税、推动甲方安保护卫,为项目的平稳运行解决了很多关键棘手问题。

近年来,大庆油田的脚步进入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沙特等5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权益产量达到千万吨级,海外市场规模以2020年的153亿元为新起点,一次次刷新纪录,到2023年已经突破251亿元,为国家加强海外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增添了一份大庆色彩。

复杂多变的大势大局,考验着搏击风浪的能力,锻造着进位争先的发展韧性,让我们看到最珍贵的,是保持应变局开新局的清醒与坚定。

奔涌的能源革命浪潮中,大庆油田正在造就的不仅是大油田,也是大气田、大“热”田、大“绿”田……是一个立体的、更具时代气息的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

跑起来干事的大庆人,让人感到的是不被年龄束缚的青春与活力。

已经87岁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王德民,依然坚持每天早上来到单位,四次采油、绿色采油,让他停不下也不想放慢脚步。他常说,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7天,这样就能多给国家工作30年。

“90后”集输工宋佳,在技能骨干培训班学习时,“抽空”结了个婚,提高技术的机会她一刻也不想耽误。她的创效金点子,一年为企业节约60余万元,现在已经成为油田最年轻的首席技师。

采油女工刘丽是带动岗位创新的“大国工匠”,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她的话代表了所有大庆人的心声:我们身上的红是石油的“红”,是大庆油田的“红”,是石油工人心向党的“红”,这套工服我们要穿一辈子,这个“红”我们要在心里印一辈子!

大庆油田,是一个值得永远探究的传奇;大庆精神,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65年来,大庆油田的能源报国之路,是国企典范、骨干力量的使命彰显;

65年来,大庆油田的转型升级之路,是岁月洗濯、时光淬炼的熠熠生辉;

65年来,大庆油田的全新赶考之路,是和祖国一道,迎接时节如流、华章日新的活力迸发。

奋斗不止,奉献无悔;

国之大庆,精神永恒!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