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 > 正文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13                       资料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点击次数:31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要求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一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在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又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

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夯实哲学社会科学基础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创造主体确立文化发展目标、厘定文化发展内容、选择文化发展道路、生成文化发展成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也是文化发挥作用、彰显功能的条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文化主体性的体现,也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主立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引进、吸收西方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的同时,滋生了一种对西方学术的盲目崇拜和话语依赖,导致少数学科、学者离开西方的话语体系,就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主张。在此背景下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可谓正当其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主立场,诠释了文化主体性的内涵。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自觉、自主构建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文化发展、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坚实支撑。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文明,蕴含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智慧和思想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蕴含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对于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智慧,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进行总结和升华,提出一些标识性概念、范畴,提炼一些原创性、创新性原理,融通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诠释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方法,也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夯实了基础。

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支撑

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而生成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文化自信的特点、作用,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蕴含坚定的文化自信,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哲学社会科学支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自信的表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表达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目标的自信,“中国特色”是中国立场的表达,也是文化自信的展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继承性、民族性,既充分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这种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包容精神,展现的是文化自信的胸怀和境界。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创造、文化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的过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原创性、时代性和系统性、专业性,能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整体水准和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如此,能从哲学社会科学维度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哲学社会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目标,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实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新的要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尽管这种文明尚未成熟和定型,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独特的文明品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主体创造文明,文明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协调发展的文明,在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力求实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创新发展的文明,通过理论、实践、制度、技术创新推动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兼收并蓄的文明,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和平发展的文明,以和平方式、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传承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又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正确价值引导和崇高精神支撑,实际上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诉求,这种诉求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成要素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内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特别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既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的内涵、增添具体文明形态,又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实践。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融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更能彰显其文明价值和文明意义。

总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又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理论、价值、精神和道德等方面的支撑。从文化维度审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既彰显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和功能,也有利于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进程。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推荐新闻正文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意义

发布日期:2024.06.13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要求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一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在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又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

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夯实哲学社会科学基础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创造主体确立文化发展目标、厘定文化发展内容、选择文化发展道路、生成文化发展成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也是文化发挥作用、彰显功能的条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文化主体性的体现,也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主立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引进、吸收西方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的同时,滋生了一种对西方学术的盲目崇拜和话语依赖,导致少数学科、学者离开西方的话语体系,就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主张。在此背景下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可谓正当其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主立场,诠释了文化主体性的内涵。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自觉、自主构建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文化发展、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坚实支撑。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文明,蕴含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智慧和思想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蕴含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对于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智慧,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进行总结和升华,提出一些标识性概念、范畴,提炼一些原创性、创新性原理,融通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诠释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方法,也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夯实了基础。

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支撑

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而生成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文化自信的特点、作用,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蕴含坚定的文化自信,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哲学社会科学支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自信的表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表达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目标的自信,“中国特色”是中国立场的表达,也是文化自信的展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继承性、民族性,既充分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这种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包容精神,展现的是文化自信的胸怀和境界。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创造、文化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的过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原创性、时代性和系统性、专业性,能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整体水准和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如此,能从哲学社会科学维度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哲学社会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目标,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实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新的要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尽管这种文明尚未成熟和定型,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独特的文明品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主体创造文明,文明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协调发展的文明,在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力求实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创新发展的文明,通过理论、实践、制度、技术创新推动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兼收并蓄的文明,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和平发展的文明,以和平方式、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传承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又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正确价值引导和崇高精神支撑,实际上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诉求,这种诉求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成要素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内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特别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既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的内涵、增添具体文明形态,又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实践。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融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更能彰显其文明价值和文明意义。

总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又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理论、价值、精神和道德等方面的支撑。从文化维度审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既彰显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和功能,也有利于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进程。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