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热门专题
more+
发布时间:2024-08-16 资料来源: 光明日报 点击次数:76
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在未来五年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行动计划》还明确,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新型城镇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和集约高效,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强调实现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的全面振兴。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助于形成更大发展合力,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这些重要部署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较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较2012年提高13.06个百分点。按照这一速度,经过5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的发展目标有望实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在80%以上,我国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不过也需要看到,2023年底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48.3%,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7.9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并没有进一步缩小,反而呈略微扩大趋势。未来,应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
即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80%,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仍会有2亿至3亿人生活在乡村,让这部分人更好更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数据显示,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9,近年来呈持续缩小趋势,不过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从食物消费上看,2022年农村居民谷物消费量超过城市居民,也超过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量;农村居民在水果类、水产品、奶制品上的消费低于城市居民和推荐量。
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要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人口集聚相统一,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比如,作为最早的国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之一,北京市大兴区目前已入市地块交易面积和金额居全国前列,让农民享受到切实的土地红利。浙江、福建通过向县乡派遣科技特派员,形成了稳定的乡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加速科技成果落地乡村、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进而助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碳汇交易等方式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比如,河南兰考通过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破解垃圾“出口”难题;同时大力促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商品化、产业化利用,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有力促进了环境改善,并带动了一大批绿色环保企业的发展。
相关新闻
more+发布日期:2024.08.16 浏览次数:
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在未来五年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行动计划》还明确,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新型城镇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和集约高效,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强调实现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的全面振兴。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助于形成更大发展合力,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这些重要部署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较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较2012年提高13.06个百分点。按照这一速度,经过5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的发展目标有望实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在80%以上,我国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不过也需要看到,2023年底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48.3%,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7.9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并没有进一步缩小,反而呈略微扩大趋势。未来,应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
即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80%,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仍会有2亿至3亿人生活在乡村,让这部分人更好更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数据显示,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9,近年来呈持续缩小趋势,不过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从食物消费上看,2022年农村居民谷物消费量超过城市居民,也超过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量;农村居民在水果类、水产品、奶制品上的消费低于城市居民和推荐量。
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要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人口集聚相统一,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比如,作为最早的国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之一,北京市大兴区目前已入市地块交易面积和金额居全国前列,让农民享受到切实的土地红利。浙江、福建通过向县乡派遣科技特派员,形成了稳定的乡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加速科技成果落地乡村、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进而助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碳汇交易等方式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比如,河南兰考通过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破解垃圾“出口”难题;同时大力促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商品化、产业化利用,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有力促进了环境改善,并带动了一大批绿色环保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