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首页  > 新闻聚焦实时动态 > 正文

大力推进水网工程建设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重要基础和支撑

发布时间:2024-03-26                       资料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次数:74

水利部日前表示,要大力推进水网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在建工程管理,持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这将进一步促进《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相关部署落地落实,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重要基础和支撑。

我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构建国家水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去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在高基数之上再创新高,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不过也要看到,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新时代新征程,要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水网建设。

根据《纲要》要求,到2035年,要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目标,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目标任务明确,如何规划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水网建设任务至关重要。

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网建设关键在连通,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要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为重点,持续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在自然河系和重点引调水工程的衔接处,兴建具有控制性的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以此提升国家水网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

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保障能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是国家水网的重要内容,应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孪生水网与物理水网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建设监测系统完善、调控网络智能、语言决策支持、安全运行可靠的数字孪生水网,切实提升水网建设管理和调控运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实时动态正文

大力推进水网工程建设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重要基础和支撑

发布日期:2024.03.26        浏览次数:

水利部日前表示,要大力推进水网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在建工程管理,持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这将进一步促进《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相关部署落地落实,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重要基础和支撑。

我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构建国家水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去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在高基数之上再创新高,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不过也要看到,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新时代新征程,要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水网建设。

根据《纲要》要求,到2035年,要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目标,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目标任务明确,如何规划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水网建设任务至关重要。

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网建设关键在连通,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要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为重点,持续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在自然河系和重点引调水工程的衔接处,兴建具有控制性的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以此提升国家水网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

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保障能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是国家水网的重要内容,应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孪生水网与物理水网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建设监测系统完善、调控网络智能、语言决策支持、安全运行可靠的数字孪生水网,切实提升水网建设管理和调控运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