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法学院干部培训中心! 结业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3-65120501

15723079991

新闻聚焦

首页  > 新闻聚焦学校新闻 > 正文

杨洁勉教授为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03-16                       资料来源: 重庆大学官网                       点击次数:778

2023年3月15日,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作了题为“外语专业与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的讲座,讲座由院长莫启扬主持。


1.jpg


杨洁勉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强调了夯实外语专业的重要性,并就此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应当处理好外语和“外语+”的辩证关系,不要忽视来之不易的外语专业。第二,应当以跨专业学科建设的要求重新审视当前外语专业的再提高问题。例如,审视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亮点和盲点,继续深化原著和专著的教学与研究;总结当前需要的新点和难点,如国际政治外语、世界经济外语、高新科技外语等。第三,实现从“外译中”向“中译外”的拓展。研究当前和今后国际传播的新任务,并以任务去确立主攻或专攻方向。聚焦当前和今后团队和个人的翻译方向重点,尝试用外国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习惯提高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思想的功效。第四,利用信息社会和高新科技的福利,研究翻译、写作和传播等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杨教授建议外语工作者顺应信息社会的时代进步,兼顾速度和品质的平衡关系;专业人员和专家学者还要兼顾长篇学术论文专著与短篇评论的相互促进关系;“外语+”专业人员要发挥在采用和推广高新技术上的建设性和创造性作用。


2.jpg


主旨演讲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如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何选定区域国别论文的写作方向等问题与杨教授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杨洁勉从丰富的个人经历为出发,结合外事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发表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讲话,对学院外语专业和区域国别交叉学科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洁勉,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2007-2013) ,现为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等。曾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的世博先进个人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上海市杰出专业人士”。研究重点为大国关系、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和中国外交等。


相关新闻

more+

首页

培训项目

首页  > 新闻聚焦学校新闻正文

杨洁勉教授为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3.03.16        浏览次数:

2023年3月15日,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作了题为“外语专业与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的讲座,讲座由院长莫启扬主持。


1.jpg


杨洁勉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强调了夯实外语专业的重要性,并就此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应当处理好外语和“外语+”的辩证关系,不要忽视来之不易的外语专业。第二,应当以跨专业学科建设的要求重新审视当前外语专业的再提高问题。例如,审视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亮点和盲点,继续深化原著和专著的教学与研究;总结当前需要的新点和难点,如国际政治外语、世界经济外语、高新科技外语等。第三,实现从“外译中”向“中译外”的拓展。研究当前和今后国际传播的新任务,并以任务去确立主攻或专攻方向。聚焦当前和今后团队和个人的翻译方向重点,尝试用外国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习惯提高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思想的功效。第四,利用信息社会和高新科技的福利,研究翻译、写作和传播等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杨教授建议外语工作者顺应信息社会的时代进步,兼顾速度和品质的平衡关系;专业人员和专家学者还要兼顾长篇学术论文专著与短篇评论的相互促进关系;“外语+”专业人员要发挥在采用和推广高新技术上的建设性和创造性作用。


2.jpg


主旨演讲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如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何选定区域国别论文的写作方向等问题与杨教授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杨洁勉从丰富的个人经历为出发,结合外事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发表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讲话,对学院外语专业和区域国别交叉学科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洁勉,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2007-2013) ,现为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等。曾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的世博先进个人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上海市杰出专业人士”。研究重点为大国关系、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和中国外交等。


相关新闻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023-65120501 023-86056443

邮箱:xianglijuan525@cqu.edu.cn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